114年迎「超高齡社會」 中高齡者心理健康亟須重視
作家瓊瑤離世帶給社會對於高齡者「人生最後功課」的各種面向省思。而再不到一個月,就要迎接114新年到來,我國也將正式邁入「超高齡社會」,國內外許多研究支持心理健康與中高齡者身心安適與生活品質密切相關,學者也對「超高齡社會」政府如何促進中高齡者心理健康提出建言。
臺師大健康促進與衛生教育學系助理教授張家臻表示,獨居長者心理問題需要受到關注,當前政府與民間設置各式心理健康網站,像是心理健康學習平台、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老人憂鬱防治網等,並提供像是1995、 1925、1980、1957 等二十多個協談專線,及時提供民眾心理健康資訊,但稍微遺憾的是,未能聚焦中高齡者的心理特性、或是提供更便捷的網頁操作。張家臻老師舉例,像是1995專線,超過四成的使用者年齡在50歲以上,是所有年齡階段最多者,但由於缺乏資源整合,導致這專線夜間服務人力不足,整體接通率只有30%,若中高齡者未能及時處理心理危機,將影響日後生活品質。
張家臻老師表示,中高齡者憂鬱與自殺死亡率攀升,建議政府推動社區心理健康守門人培訓計畫,鼓勵民眾、志工、家屬或退休人士共同參與心理健康知能培訓,能在第一時間察覺中高齡者的身心需求,包括察覺對方是否有憂鬱情緒或是自殺意念等,建立中高齡者心理健康支持網絡。
張家臻老師指出,由於中高齡者幸福感逐年降低,建議推動社區中高齡者心靈健康課程,進一步培育長照機構或社區推廣師資,發展出適合在地的課程,提升中高齡者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