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8公投》侯友宜可放心 原能會網站早說明核廢料處理流程

核四啟用公投處於拉鋸,新北市長侯友宜的傾向,成了爭議焦點。侯市長其一的反對意見在於核廢料處置地點,一直擔心核廢料永久留在新北市,而不敢通過乾貯場的水保執照。然而原能會的網站其實早已說明清楚,乾貯場不是最終處置地點 。

點開原能會網站,在> 便民專區 > 民眾常見問答集 > 放射性物料管理,就看的到簡明易懂的核廢料相關須知,包括「低放射性廢棄物」、「用過核子燃料乾式貯存」、「低放射性廢物棄最終處置」、「高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核物料與核燃料循環」,每一個都說明的清清楚楚。

網站提到,低放射性廢棄物來自核能廠、醫療院所、農業、工業與學術研究機構所產生,核電廠產生的低放射性廢棄物為主要來源,但是自醫療診斷、治療及輻射滅菌;農業滅菌、品種改良,以及工業材料、非破壞性檢測、厚度量測,還有術研究的考古、地球科學、地質學以及先進的材料分析與製造等,都會產生低放射廢料。並非沒有核電廠,就沒有核廢料。

有廢料就要處理,低放廢料的處理有非常仔細的步驟,液態低放廢料需要收集、過濾、除礦、取樣、回收/排放,或者蒸發濃縮處理;而乾性低放廢料則是分類、輾碎、配比、焚化,產生的煙氣會過濾、偵檢,然後再排放;至於灰渣則裝桶,與混凝土混合儲存。

台電所研發,並通過國際原子能總署(IAEA)的廢料減容技術,使低階廢料的累積速度比以前更慢。

下一個就是「用過核子燃料乾式貯存」,也就是核一核二廠所面臨的局面。網站提到,用過核燃料仍留有高溫,必須就近放在廠內池裡冷卻,待貯存一段時間(約10年以上),就可移至乾式貯存場。

乾式貯存是將核燃料置於金屬容器內,充填惰性氣體後加以密封,藉由上下對流的空氣自然冷卻方式來散熱。其中金屬容器與外部混凝土護箱都是優良的輻射屏蔽物,因此人員在乾貯箱旁是沒有安全與健康問題的。

網站特別提到,乾式貯存場不會是永久儲存場,依據「高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及其設施安全管理規則」的規定,高放射性廢棄物最終處置地採取深層地質處置,係指地下300至1000公尺深處,使射性核種與生物圈安全隔離。因此置於地表的乾式貯存場必然不是永久處置設施,也不可能變成「永久儲存場」。

最後,網站也提到最終處置的預估時程表:據台電公司依放射性物料管理法提報之「用過核子燃料最終處置計畫書」,全程共分為「潛在處置母岩特性調查與評估」(2005~2017年)、「候選場址評選與核定」(2018~2028年)、「場址詳細調查與試驗」(2029~2038年)、「處置場設計與安全分析評估」(2039~2044年)、「處置場建造」(2045~2055年)等五個階段。第一階段的工作成果確認我國具備潛在處置母岩,後續尚須進行地質調查工作。

目前處於第二階段,本階段的選址相關作業將由經濟部及台電公司負責。依規劃時程,我國預定於2038年擇定處置場址,2055年完成處置場建造。全球31個使用核能發電的國家,其最終處置計畫的時程各有不同,例如美國為2048年、中國大陸為2050年、台灣為2055年、捷克為2065年、南韓2053年。我國與其他核能發電國家一樣,目前皆在同步發展高階核廢料的最終處置技術能力。

從時程來看,不管是2038年的擇定處置場,2055年的完成處置場,都是超過十五年以後才需要的,不必急於現在決定。特別是第4代核能反應爐可以使用鈾238的再反應來進行,因此這些高階核廢料可能被視為下一代反應爐的母材料,只要再經過精練與改造就能成為新鮮的燃料,屆時最終處置場的時程可能會再次延後,說不到到下個世紀都不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