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模範漁民 比專業做保育

(中央社記者楊淑閔台北3日電)每年7月1日為漁民節,農委會除在6到9月協助各區漁會舉辦系列慶祝活動,今天也表揚12位模範漁民,當中1名是女性,肯定他們革新漁撈等專業技術,以及保育表現亮眼。

今年的全國漁民節慶祝活動,由中華民國全國漁會主辦,7月11日將在新北市深澳港隆重登場,現場將有漁產品試吃,也有漁村文化陳列展示,以及魚苗放流及摸彩等多項好康活動,一般民眾也可以前往參與同樂。

農委會漁業署今天表揚的12位漁民中,有一位是女性才美蘭,來自澎湖區漁會,善用台灣與印尼、秘魯是飛魚卵全球三大產區之一的優勢。不善表達的才美蘭從事漁撈30餘年,對漁法用心鑽研,並擔任澎湖縣西嶼鄉飛魚卵產銷第一班的班長。

除了漁撈專業,獲獎的漁民被肯定的事蹟隨著社會變遷,也包含永續海洋資源的落實。

例如從事漁業50多年,來自瑞芳區漁會從事沿近海漁業的蕭天賜就說,過去沿近海隨處可見悠游的海魚,如今已不多見,「很感慨」,於是在80年申請從事兼營娛樂漁業,對釣客宣導海洋保育觀念,要大家在魚的繁殖季節不要捕釣。

另一位獲獎者來自萬里區漁會的吳兩成,他駕自家漁船作業已20年,身兼捕蟹達人的他推銷萬里蟹,也將大海生態、資源介紹給消費者了解。

還有彰化區漁會的倪世宏,從事文蛤人工繁殖已33年,成功建立「牛奶文蛤」的口碑,並是有生產履歷的真空小包裝,7年來銷售12公噸,讓養文蛤也能成為新貴。

其他獲獎的還有蘇澳區漁會的楊德信,也是用心推動各種保育活動,看到保育物種與海龜意外上鉤,都儘速放生。琉球區漁會的洪勝安則是位征服三大洋、五大洲的老船長,捕撈技術超群。

中華民國養殖業發展協會的陳登木是導入新養殖科技,建置水產安全履歷獲肯定。梓官區漁會的蔡新富,在長子不慎於出海作業喪生後,化悲憤為力量,不僅提升漁獲產量,還增加漁村就業人口。

永安區漁會的葉聖儒投身高風險性的魚苗養殖,卻做出成果,助益永安地區整體石斑魚產業發展。新港區漁會的林全益不畏貧困出身,投身漁業又孝順,是白手起家的典範。

雲林區漁會的歐秋宏引進日本大和蜆,培育出台灣黑蜆,還外銷日本有成。東港區漁會的黃萬來則是延繩釣45年的高手,4到6月捕黑鮪,之後改捕鮪、旗及鯊魚。1040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