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7萬人湧麥加朝覲 抗高溫.為加薩祈禱
在超過攝氏40度的高溫中,一年一度麥加朝覲又開始。今年有超過167萬穆斯林信徒前往,由於去年超過1300人因酷熱喪命,沙烏地阿拉伯今年嚴陣以待,動員25萬人部署降溫設施,並取締無證朝覲者。麥加當地清真寺的伊瑪目,特地為加薩祈禱。而麥加朝覲與一位聖經和古蘭經中都有記載的婢女夏甲有關,是她千年前為孩子尋水之路,對照今日,一位加薩的父親為了孩子也辛苦冒險,獨留戰區,讓妻子以陪病名義帶孩子逃往埃及。
若你不是穆斯林,這壯觀的麥加朝覲畫面,就只能透過影片看。只有伊斯蘭教徒可以進入麥加(Makkah)與麥地那(Madīnah)兩座聖城,2025年麥加朝覲日程是6月4日到6月9日,穆斯林們一生至少要來一次的重要活動,今年已吸引超過167萬人參加,比去年增加10萬人。
麥加朝覲緊急情況總監 阿布阿蘭寧:「我們幾乎從364天前就開始了,很多的準備、大量的設備,大量醫護人員。」
摩洛哥朝覲者 歐瑪爾:「我們在摩洛哥可不習慣攝氏43、44度這種高溫,感恩啦,這裡有提供水。」
數十年來沙烏地阿拉伯花在麥加聖地的建設經費,超過8千億台幣。過去人們只能搭帳篷住,現在已有10萬頂防火空調帳篷。為免推擠踩踏,道路不斷擴建。一年中的其他時候,朝覲區域幾乎沒甚麼人活動,但就這五天,全球各地會湧來一到兩百萬人。
這樣噴著水霧的降溫大風扇有四百多座。今年沙國當局動員25萬工作人員,擴大遮蔭區、管控人潮,沒有先申請朝覲專用簽證而被擋在麥加之外的,逼近27萬人。
葉門朝覲者 莫阿勒米:「今年氣溫比去年溫和,準備工作方面,沙烏地阿拉伯在阿拉法特區,搭起了帳篷。」
不只空調帳篷,還有空調長廊,搭在古蘭經中「伊斯蘭之母」夏甲(Hājar)的尋水途徑薩伊(Sa'i)路上。
朝覲首日就考驗體力:繞完麥加大清真寺「天房」七圈,還要走一遍夏甲之路,在兩個小丘之間徒步七次總長2.76公里,走一遍。然後隔天一定要抵達阿拉法特山(Jabal al-Rahmah)祈禱,悔過求寬恕,朝覲才有效。
埃及朝覲者 薩拉曼:「這是難以言喻的感覺,榮耀歸於真主。」
不是每個人都能擠上這個高70公尺的小丘,所以只要站在阿拉法特平原10公里的範圍內,就算抵達。而之所以用朝「覲」而非朝聖,因為在伊斯蘭教中,麥加之旅不只是去看看神聖之地,心靈上更是去見自己的主宰,請求原諒、重生與接納。
塞內加爾朝覲者 露:「我的感受嗎?難以言喻,因為真的太美好。我們讚美阿拉。」
6月6日黎明,跨入宰牲節(Eid al-Adha),朝覲者們要到距麥加8公里的米納(Mina),進行投石打鬼儀式,象徵砸死撒旦。之後有人還會再去繞一次天房,告別祈禱,朝覲才算完成。每年朝覲期間是伊斯蘭曆第12個月,與陽曆不同,當然冬季朝覲難度比較低:2024年沙國高溫達攝氏51度,熱死超過1300名朝覲者。
奈及利亞朝聖者 阿布杜勒卡德:「這是我第一次來(朝覲),天氣實在很有挑戰性啊,但我們還好,因為我們有朝拜。」
心誠則靈,4千多年前的夏甲也是。古蘭經與聖經都記載了這個苦命埃及婢女的故事:她被迫與主人生孩子傳宗接代,主人的妻子後來卻懷孕生子,聖經說就是猶太人的祖先。而夏甲母子就被拋棄,孤兒寡母邊緣人在曠野哭泣,呼喚天上的神。聖經說上主聽見,安慰夏甲;古蘭經說夏甲相信天不會亡她,在兩個小丘間辛苦奔跑找水,真主派天使拍打地面,流出泉水,並讓她的兒子後代繁盛,成為今日阿拉伯民族的祖先。
麥加奈米拉清真寺伊瑪目 霍麥德:「真主啊,請與我們巴勒斯坦的兄弟同在,真主,請照顧他們,真主,請給他們勝利,戰勝你的敵人,給他們力量,全能的真主。」
加薩的兩子之父法拉尼,現在最想去的地方,不是麥加而是埃及。他的么子滿一歲了,他卻沒有親自抱過。1年前的春天,他罹癌的母親獲准去埃及就醫,他要求由自己的妻子陪同,因為這樣妻子也能帶著大兒子離開加薩。後來幼子就在埃及出生,法拉尼為了與家人視訊,每天冒險來到帳篷區有網路的地方。
加薩難民 法拉尼:「這非常危險,因為以色列的空襲隨時會發生在任何地方,當一個人離開家,也就像把靈魂提在手上。」
從被趕出家門的夏甲,到受盡欺凌的加薩人,猶太民族與阿拉伯民族的衝突爭戰,跨越千年,不變的是穆斯林們堅韌求生的意志力,和對信仰的虔誠。
更多 TVBS 報導
麥加朝覲如上「黃泉路」熱死逾1300人 CNN:50萬人就醫
麥加朝覲遇熱浪「1301人死亡」! 沙烏地:83%無官方許可
夫妻花70多萬朝覲一天只吃一餐命喪麥加 旅行社遭爆「沒給官方簽證」
隨時幫雙手消毒!沙國航空研發「抗菌念珠」麥加朝覲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