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紀 台灣是重要貿易中心

中國時報【李侑珊╱台北報導】 荷蘭人1624年在大員(今台南安平)建造熱蘭遮市中研院台史所研究團隊依照荷蘭最新出土的「熱蘭遮市地籍表」相關研究,發現台灣在17世紀已是重要國際貿易中心,且當地唐人居民大多說閩南語,葡萄牙語及西班牙語也被大量使用,顯示當時已是一個多語言社會。 中研院台史所23日舉辦「大員港市的空間與治理」國際工作坊,公布「熱蘭遮市地籍表」最新研究發現;荷蘭國際遺產活動中心研究員門諾•廉斯卓表示,他在阿姆斯特丹市政檔案找到這份早已認定佚失的市鎮地籍測繪清單,並由此構思復原草圖。 回憶史料出土過程,廉斯卓說,1643年3月3日,荷蘭東印度公司商務員尼卡修斯•德•侯賀,由大員長官任命,前往測繪熱蘭遮市房舍與地產面積,作為日後抽稅的依據;德•侯賀在1647年1月返荷途中遭難,這份資料便由家族保存,廉斯卓則從家族人士取得這份檔案。 中研院台史所表示,熱蘭遮市被熱蘭遮城所環護,成立距今近400年,自1624成立後30年間,發展具備如市政廳、秤量所、醫院、市場、孤兒院等公共設施。 中研院台史所指出,根據熱蘭遮城日誌,已詳細證實台灣島是17世紀主要國際貿易的中心之一, 地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