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個月存款才夠活? 吳淡如教你積攢安全感

一場疫情打亂了很多事情,影響最大的就是有工作才有收入的人,就像奔跑的人突然被絆了一跤,收入頓失怎不令人心慌?那麼到底要有多少現金流,才能讓自己有安全感?Podcast節目《吳淡如人生實用商學院》就告訴大家,一個人手上持有的現金,至少要可以活18個月才叫夠用!為什麼?

(圖/取自吳淡如FB)
(圖/取自吳淡如FB)

吳淡如表示,疫情期間影響最大的,就是靠著工作才有收入的人,本來大家以為有工作就有飯吃,但因為你沒有積蓄,所以疫情來了不能工作,大概活兩個禮拜就撐不下去了。

有個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有64%的企業和小店面,現金流都撐不過三個月,即使是生意很好的店面,經過三個月的疫情也會倒掉,為什麼呢?用專業的會計理論來看,就是很多企業的變動成本,比固定成本還高的原因。

吳淡如說:「比如做麵包的烘焙機器是固定的,麵粉則是變動成本,多做就要多買。固定成本以店而言,不管你有沒有收入,都是你每個月必須要支出的成本,比如要給固定員工工資,房租也是固定成本 (不管有沒有疫情都要付),變動成本則是隨著收入的變化而變化的成本,可以少買一些進貨,或者廣告費減少等等。」

所以,固定成本+變動成本,才是經營一家店的所有成本。「平常可能覺得沒有什麼區別,因為只要收入大於所有成本,就可以賺到錢了,可是突發狀況怎麼辦?而且,什麼樣的成本會讓人撐不下去?答案就是固定成本太大的人撐不了。」

她更舉例,比如一家公司固定員工有100個人,大家因為疫情都休假了,你卻要付100個人的薪水,就會撐不下去,因為你沒有了收入,但是變動成本是隨著收入的增減,來做增減成正比,沒有收入也不會有變動成本,可是固定成本卻一直在那邊,固定成本佔的太高,你的公司就很容易死掉。」

所以,餐飲業在疫情中受到最大影響,基本上都是因為這樣,通常光是工資+租金,要付出的錢就佔了一家店50%或以上,沒有客人就沒有收入,但這些固定成本卻會一直增加,最後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因此以疫情之下,60%的店都支撐不了三個月。

至於個人也是同樣的道理,吳淡如認為一個人必須要有18個月的存款,才能應變突發的危機,而避免財務危機大概有幾種方法:

1. 增加現金流,讓自己盡量有多重的收入。

比如一個家庭只有老公在賺錢,這會非常危險,家庭經濟很可能因變故而受到致命打擊,甚至還有人提醒,夫妻如果都在同一家公司或同一種行業,風險也會比較大,等於是雞蛋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所以至少要創造幾個低相關性的現金流,比如說我有在做廣播,也有在做電商和寫作,三個是不相關的行業,其中一個停了也沒有關係。總而言之,你要有別的生財方式,而且在以後的世界,一個家庭也不可以只有一個方向的收入來源。

2. 如果要讓自己不受到財務危機,就要減少固定開支的佔比,不要透支,盡量不要過度花費、分期付款等等。

很多人都是因為分期付款搞垮自己的,所以在沒有收入之下,你的存款沒有18個月支付開支是不行的,而想要簡單活下去,18個月就是最基本的,而且在這期間,必須減少你的固定成本、增加你的財務來源,這樣才可以應變。

不過吳淡如也鼓勵大家,2021年和2022年對於經濟狀況不是很穩定的人,雖然冬天很冷,但冬天總是會結束,不管是開店或個人,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錢、要有餘糧才可以度過寒冬,所以要盡量找到屬於自己的春天,努力過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