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青年為兒權發聲 騎車環台巡講50校 再赴泰蹲點取經

林宗洧(中)與暖心基金會兩位創辦人Evelind(左)和Michael(右)合影,領取證明書。(教育部提供)
林宗洧(中)與暖心基金會兩位創辦人Evelind(左)和Michael(右)合影,領取證明書。(教育部提供)


年僅19歲的林宗洧為兒少權益發聲,他去年高中畢業後,決定給自己1年「休耕年」,他騎著機車到全國10幾個縣市、50多個學校巡迴演講,分享有關兒童權利及新二代如何表意的理念;後來又到泰國清邁的暖心基金會蹲點研習,深入了解當地如何「給予兒童選擇權」。林宗洧現在台少盟服務,暑假後將就讀台大社會學系,希望能持續創造台灣弱勢兒少的「講話空間」。#記者陳國維採訪報導#

致力推動兒少權益的林宗洧是彰化人,爸爸在工廠擔任貨車司機,來自越南的媽媽是工廠作業員。林宗洧說,爸媽很重視他和妹妹的教育,他在彰化高中時,當過學生會長,也是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兒童權利公約」審查會議的兒少代表,因此開始關注這方面的社會議題。

林宗洧去年申請上台灣大學社會學系,但他決定先給自己1年的時間,參加「先就業、再升學」的教育部青年教育與就業儲蓄帳戶方案,並透過網路線上表單,詢問是否有學校需要他免費去分享兒權理念,他沒想到竟獲得50多所學校的邀約,讓他從去年8月到11月,以騎車環台的方式,到10多個縣市巡迴開講,甚至坐飛機到金門的學校,講題除了兒童權利,也以自身經歷分享「新二代怎麼表意」。

林宗洧:『(原音)我覺得「新二代」它就是一個很中性的詞,就是像「混血兒」或像什麼,就是很中性,就是如果今天你不喜歡這個名稱,那你就不要用,我覺得就也還好。但現在的確是開給新二代非常多管道跟資源,讓他們可以去好好的跟自己的故鄉接軌,因為畢竟新南向政策,但是最後都要回歸到你自己,到底喜不喜歡這個名稱,或是喜不喜歡你的背景。』

林宗洧也報名參與青年發展署的「青年國際發聲及蹲點研習計畫」,並獲得補助,到泰國清邁的暖心基金會(Warm Heart Foundation)蹲點7個星期,了解當地如何落實「助人自助」的觀念,讓受助者學會為自己做出改變,進而獲得彈性的發展空間,而非等待相關組織持續給予物資。林宗洧:『(原音)讓他們知道怎麼社交,所以就是也去跟他們講說英文的部分、或者是在溝通的部分、或者是要怎麼跟人家互動這部分,就是我有去那邊幫忙執行這個專案。』


林宗洧(右一)到泰國暖心基金會蹲點研習7週。(教育部提供)

回國後,林宗洧在台少盟擔任兼職專員,目前執行「兒少議會」專案。他表示,自己的信念就是要關注少數,創造空間讓弱勢兒少也有發言的機會。林宗洧:『(原音)像我去巡迴演講也是,或者我去泰國也是,我覺得都是我看到很多不一樣,在不同地方可能會被隱形的這些小孩們,然後我觀察他們,就是他們可能會遇到什麼困境,然後跟現在我在台少盟相比,就遇到很多菁英、很厲害的這些小孩。我們想做的事情就是無論他們有多少的差異,或是他們資質真的差多多,就最後他們每個人都應該要有空間,應該要有人想要聽他們講話。』

林宗洧提到,他喜歡研究人、研究社會現象,所以選擇就讀社會學系,未來若有機會,希望能到其他國家蹲點,並期許將來成為學者,持續為兒少及相關社會議題發聲。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