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 萬台灣人有頭痛困擾!陽明交大、北榮研究腦波應用新突破可精準治療

世界衛生組織將偏頭痛列為 10 大重要疾病之一,根據最新《全球疾病負擔研究》,過去30年間偏頭痛高居導致失能疾病的第 2 位,而台灣有高達 200 萬人患有偏頭痛。對此,陽明交通大學及台北榮總組成的團隊展開研究,發現偏頭痛患者在治療前若進行腦波評估,將可預測治療是否有效,此預測模式可協助醫師訂定個人化偏頭痛的精準治療。

偏頭痛是造成 15 至 49 歲年輕族群失能的一大原因,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醫師表示,根據國際頭痛學會所制定的第 3 版國際頭痛分類(ICHD-3)診斷標準,若有下列狀況,即符合偏頭痛的定義:

  • 頭痛至今有超過 5 次

  • 每次持續 4 至 72 小時

  • 伴隨著噁心、嘔吐、畏光、怕吵等症狀

  • 且具有以下其中一項特徵:搏動性疼痛、單邊、至少為中等程度疼痛、頭痛因身體活動而加劇

根據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及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頭痛研究團隊的研究,台灣大約有高達 200 萬人患有偏頭痛,其中女性患者又是男性患者的 3 倍之多。

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

台灣頭痛學會於 2021 年 7 月進行偏頭痛線上問卷調查,結果發現竟有近一半的受訪者不知道過度使用止痛藥可能會造成頭痛更加惡化,而且只有約三分之一的民眾知道偏頭痛可以利用預防性藥物進行治療。

因頭痛問題影響民眾健康甚鉅,在科技部「台灣腦科技發展及國際躍升計畫」的支持下,陽明交通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及台北榮民總醫院神經醫學中心組成研究團隊,在北榮神經醫學中心主任王署君教授領軍之下,透過執行專案計畫密切合作,進行一系列頭痛及疼痛相關臨床研究。

研究團隊指出,偏頭痛會嚴重影響患者生活,採取預防性治療可以減少頭痛發生的頻率與嚴重度。根據國際頭痛學會所發表的臨床治療指引,每月頭痛超過 4 天時,需考慮給予患者預防性治療。

此外,若有以下狀況時也需要考慮預防性治療,包括:

  • 特殊形式的偏頭痛發作

  • 偏頭痛發作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 急性治療藥物失敗或是有禁忌症

  • 過度使用急性治療藥物者 (每個月使用10天以上)

然而,臨床上即使根據指引施以治療,仍然約有 4 成患者的治療成效有限,且治療前無法預測其療效。

邁向偏頭痛的個人化精準治療

陽明交大及北榮團隊收集臨床偏頭痛患者資料,包含頭痛情形、情緒壓力、及腦波等生理量測,以探討慢性偏頭痛患者治療前的腦波與接受 3 個月治療後成效的關聯性。結果發現慢性偏頭痛患者,治療前的大腦視覺區腦波,顯著反映出與治療療效的關聯性。

治療反應不佳者比起治療有效患者明顯 α 波增強(圈起處)
治療反應不佳者比起治療有效患者明顯 α 波增強(圈起處)

當病患大腦視覺區的 α 波強度無異常強化時,相對來說約有 8 倍的機會在治療後頭痛發作次數減少一半以上。簡單來說,偏頭痛患者在接受預防性治療前,若進行一次腦波評估,將可預測這種預防性治療是否有效。

本項研究成果已於 2021 年 10 月 13 日獲得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官方期刊,也是疼痛領域的權威期刊《疼痛》(PAIN)接受刊登。

此項預測模式將可協助醫師訂定個人化偏頭痛的精準治療,王署君醫師表示,未來在應用上要設計更輕便的穿戴式腦波裝置以利進行門診快速評估,目標是讓偏頭痛患者在接受預防性治療前,先測量 5 分鐘腦波進行評估,幫助判斷後續該使用哪種藥物,預估 2 年後有機會在門診應用,造福廣大偏頭痛病患。

文/孫珞軒、圖/巫俊郡

更多Heho健康網文章

健檢常見10大症狀:頭痛、頭暈名列第一!恐與「慢性發炎」有關

偏頭痛跟「飲食」也有關係!《英國醫學期刊》:Omgea 3 有助緩解頭痛程度、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