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揭露政府能控制失業率的秘密

202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之一的大衛·卡德(David Card)是以勞動經濟研究獲獎,其研究框架可成為政府勞動政策的參考依據。(圖片來源/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

2021年諾貝爾獎經濟學獎11日揭曉,由美國經濟學家大衛·卡德(David Card)、約書亞·安格里斯特(Joshua D. Angristand)與圭多·因本斯(Guido W. Imbens)獲獎,外界多注意方法論的兩位得主,然而來自加拿大的大衛·卡德以「對勞動經濟學的實證貢獻」,他所提出對勞動市場研究所提出的概念,卻能主宰各國政府在肺炎疫情後復甦就業市場、更低失業率的成果。

美國加州大學伯克萊分校教授卡德(David Card)則是在1990年代開始使用自然實驗分析最低工資、移民和教育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外界多注意到他的計量經濟學,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峰指出,卡德最關鍵的概念之一是研究勞動市場的「在地化」(local)因子。

勞動就業有在地化特性,政策影響社會穩定

在歐盟的勞動市場研究架構,強調LLMP(Active local Labour Market Policy)概念,學者除了關注所謂的「基本工資」,其實就業市場有其在地化的特性。

諾貝爾經濟學獎官方網站上呈現得主大衛·卡德(David Card)對於勞動經濟研究的圖示,政策在地化是成功關鍵。(圖片來源/翻攝自諾貝爾官網)

例如,政府最近宣布調高基本工資到25,250元,時薪調高到168元,請問夠用嗎?回答這個問題,要看就業者當地的物價水準、當地的勞動需求和供給情況。

這種「在地化」(local)拆解勞動經濟的方法論,在歐盟這個以多國組成的經濟地理上,成為非常適合的方法論,而加拿大屬於傾向歐盟研究架構,會發現卡德的研究也是從此出發。

真正的意義是,所謂的在地化角度,對照出勞動市場的地方特性,地方的需求、供給、物價,其他勞動條件等等,意味著勞動政策的框架,也要能「在地化」才能反映真實、即時呈現就業情況,政策才能達到效果,有穩定的就業,就有穩定的社會。

勞動政策影響失業率,也影響移工政策

在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官網上,介紹了卡德(David Card)和另外一位學者對於賓州、新澤西州的就業市場對最低工資調整的影響,便使用大量的地理空間概念。把兩個不同的州使用方法論來做出比較。

2001年卡德在發表一篇「Immigrant inflows Native Outflows, and the Local Labor Market Impacts of Higher Immigration」分析比較了邁阿密與其他州的勞動因子。地圖化、在地化、在地政策,成了解構勞動經濟的重要框架。而歐洲最新的研究重點,在於勞動政策如何幫助一個國家走出肺炎後疫情時代的復甦。

卡德的研究能否形成政策?郭迺峰指出,於在地化的框架之下,去找尋其因果性,有大數據的輔助、更精確的估計,政策才能精準。

各鄉鎮就業服務台,勞動政策的最佳物聯網

舉個例子,上市公司總經理每天都會看公司匯總的報告,來管理一家十幾億的公司,經營十幾億的生意,那麼每個國家的勞動部門怎麼去掌握最新的勞動市場概況?每周出報告?每個月出一份報告?資訊從哪裡來?

其實,台灣各鄉鎮有勞動力發展各分署設立的就業中心及就服台,是全國最綿密的勞動資訊節點。郭迺峰建議,如果用現在最流行的「物聯網」概念去看,若結合大數據,就是最佳的勞動資訊網格節點。

郭迺峰說,台灣已經有類似歐盟般的基礎框架了,在框架底下,整合卡德(David Card)的研究精神,去找勞動政策的因果性,有因果,有數據為基礎,深化就業服務站點,政策決策就能更精準。

更多信傳媒報導
美日印澳4國連4天聯合軍演 航母、護衛艦、潛艦、特種部隊全上場
股匯雙殺》通膨來了 中國煤炭價格再飆新高 國際油價創3年新高
直稱對岸中國!「中華民國台灣」72年新史觀 蔡總統國慶演說的八點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