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十大年度新聞】6.伊波拉病毒肆虐西非,全球恐慌

這一波伊波拉疫情,是自1976年發現伊波拉病毒以來最嚴重的一次。今年最早爆發於西非的幾內亞,隨後向北美、歐洲及南亞蔓延。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sation,簡稱WHO)統計,截至11月14日止,全球共出現15,145個病例,死亡人數達5,420人。雖然每日新增病例已降,但全球仍未脫離陰影,而且其波及範圍幾乎沒有界線 。

WHO指出,伊波拉病毒主要經由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體液或分泌物,如血液、嘔吐物、汗液或糞便等才能傳播。然而,加拿大一項研究顯示,伊波拉病毒有可能變異成經由空氣傳播的病原體,雖然它停留在空氣中的時間不長,也不會傳播得很遠,但是它會被人或動物吸入而得病。病患的症狀包括發燒、頭痛、肌肉痛、關節痛、疲倦、噁心、暈眩等,到了後期,病患還會出現帶血腹瀉、嚴重嘔吐和多發性出血,例如從口、鼻、直腸等處出血等症狀。

研究疫情的國際專家指出,西非爆發的伊波拉疫情很可能源於一名在去年12月6日病逝的幾內亞2歲男童,至於這名住在蓋凱杜省(Guéckédou)的男童如何接觸到伊波拉病毒,研究人員還沒找到答案。但能確定的是,這名男童發病4天後死亡,接著,他的母親、姊姊、祖母,和參加其祖母喪禮的兩名鄰村親友陸續發病身亡。

由於西非部落有清洗、觸摸和親吻遺體的習俗,加上不少家庭基於落葉歸根觀念,將染病的親人藏在家裡,或不願將病患送到隔離區治療,都加速了疫情擴散。另外可知的是,蓋凱杜省地處幾內亞與賴比瑞亞、獅子山國的交界,病毒從這裡往兩國蔓延,造成三國成為這波疫情的重災區。

幾內亞衛生部在今年3月19日承認當地爆發病毒性出血熱,送往法國的檢體被證實是薩伊伊波拉病毒的新毒株。3月31日,美國疾病控制暨預防中心派遣5人小組前往幾內亞,協助該國衛生部和世界衛生組織調查疫情,在此同時,鄰國賴比瑞亞出現病例。到了5月,疫情在獅子山國快速蔓延;7月20日奈及利亞也宣告淪陷。不過,奈及利亞的10多個病例中,有一人在8月19日完全康復,打破了感染伊波拉等於被判死刑的說法。世衛組織強調,早期發現和治療可以提高病人存活率。

伊波拉病毒肆虐非洲,國際社會恐慌。從今年8月起,塞內加爾、南非、牙買加、海地、蓋亞那、哥倫比亞、聖露西亞、多明尼加、北韓、澳洲、加拿大等國都禁止疫區民眾入境。西班牙、美國、印度則出現境外移入病例,西班牙及美國甚至出現醫護人員因治療患者而染病的境內感染病例,所幸經治療都已痊癒。這一波伊波拉疫情爆發至今,至少有450名醫護人員被傳染,其中244人死亡(WHO今年10月25日數據)。

疫情何時能被控制,沒人說得準。世衛組織分析伊波拉疫情難以控制的原因,除了受到西非人傳統觀念的影響之外,醫療人員工作時遭遇的困難,如防護設備不足、使用不當、現有個人防護設備不適用於熱帶地區、人手嚴重不足、新診所一開放,一般病患及伊波拉病患雜處等都是問題。另外,許多大型航空公司已暫停班機飛往疫區,病患難以離開疫區接受治療,外國醫療人員也難進入疫區工作,都增加了控制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