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Meet Taipei】大企業參戰、生態系垂直整合,醞釀台灣利基題材



從 2014 年「創業拔萃計畫」開始,政府提出一系列的政策,企圖排除創新創業的法律障礙,也希望優化台灣的新創投資環境。


對於新創法規環境與政府作為來說,今年可說是有重大進展的一年,立法院通過了近年最大幅度的《公司法》修正,鬆綁了公司募資與經營的彈性,承認了外國公司法人資格,甚至可以用外文註冊公司名稱;並且翻修了《產業創新條例》,提供天使投資的租稅優惠,並變更課稅計算方式。


針對國際連結,除了持續選送、補助團隊前進參與國際上的科技或創新創業相關展會、參加海外加速器,政府也打造了國際級創業基地、國家級加速器與相關創業計畫,邀請國際創新創業資源如加速器來台設立據點。行政部門也針對外國人才來台進行修法,頒發了首張「就業金卡」。

★重大政策盤點表


(圖說:資料來源:國發會、行政院、立法院、《數位時代》James Huang 整理)


大企業也撩下去,巨頭們紛紛宣布參戰

回應創業家、投資者們的各種建議,政府為了數位經濟可說是卯足全勁,除一系列的法規鬆綁、也搬出鼓勵政策並給予資源投注。


不止民眾,許多企業也充分感受到創新創業熱潮,許多投資與新創不再只侷限在金融、網路服務、半導體與製造等行業裡,也擴散到醫療、電信甚至資訊服務等行業。資訊軟體服務行業的領頭羊「精誠資訊」也結合客戶轉型升級需求成立「加成器」,除了投資也進行人才培育。


其中,台灣的電信龍頭中華電信可說動作頻頻,除進駐矽谷創業加速器 Plug & Play 關注與本業相關領域的新創標的外;甚至直接出手投資 4Gamers(就肆電競),參投國家級投資公司台杉創投的水牛一號物聯網基金,和 PChome 成立「中華網家一號」,電信與電商龍頭強強聯手支持台灣新創;另外也與中小企業信用保證基金合作,擴大辦理企業相對保證的「火金姑專案」,幫助原有業務往來的廠商進行融資,更協助無業務往來,但屬於政府政策扶植,且經中華電信推薦具發展潛力的新創取得資金。


這是策略合作的第一步!」—中華電信董事長鄭優

 

生態系垂直聚焦,醞釀台灣利基題材

如同國際新創生態系,經過數年的摸索,本地創業資源與加速器也開始聚焦未來潛力新創題型。


Garage+ 及比翼加速器都比以往更聚焦在特定項目,Appworks 甚至直接宣布 2018 下半年開始的第 17 期成員,限定邀請台灣與東南亞的 AI 與 區塊鏈新創,並找來 AI Labs 的杜奕瑾與 17 創辦人黃立成共同擔任導師。


另一方面,全球政經環境的劇烈變化也帶來本地創業生態系風貌的改變;2016 年開始的虛擬通貨(Cryptocurrency)大潮,快速催生出資本市場對相關領域投入的海量爆發,也因此造成市場資訊混亂;2018 年初中國央行的一紙禁令,加上便宜的開發人力,讓許多相關新創快速湧往法規相對寬鬆的台灣。


隨著中美的貿易摩擦升高,市場機會更加不確定,導致資本市場逐步緊縮,許多新創開始縮減營運規模,提早關閉需要燃燒資源才可能成功的商業模式,甚至因市場風向轉變,讓來不及多邊佈局的創業家們被迫調整營運方向。

 

(圖說:AppWorks之初創投創辦人林之晨)


「今年人工智慧相關的創業環境,有點像 2008 年,當時台灣還沒正式進 iPhone,行動互聯網新創正要興起的時候。那時候美國已經有許多人摸得到那台手機,每天都在想上面可以做什麼。」之初創投 林之晨觀察,中美各大雲巨頭穩定成長,資料處理技術成熟,推升了各行業數據累積,加上圖形處理器(GPU)價格降到甜蜜點,正是人工智慧新創的絕佳時機。

虛擬通貨市場破裂,幣圈(焦點在虛擬貨幣)與鏈圈(焦點在區塊鏈技術或應用)互有消長,加上大東南亞如印尼市場仍有高成長動能,但缺乏大規模投資基金,看好 ABS(AI + Blockchain + SouthEast Asia)的未來,讓林之晨勤跑雅加達,甚至宣示將很快移居當地。





■  【2018 Meet Taipei】新創出列!台灣創業環境大解密
■  【2018 Meet Taipei】台灣隱憂與機會:團隊、早投仍偏少,跨國、跨領域整合是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