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科技的進與退:數字化加速與算法控制人類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億歐網」(ID:i-yiou),作者:小北,編輯 : 顧彥,36氪經授權發佈。

公元元年,古羅馬的人均GDP約為600美元,到了工業革命前,歐洲人均GDP只增長到800美元左右。在中國,西漢末年人均GDP為450美元左右,1800年後的康乾盛世時期才達到600美元左右,改革開放前也不過800美元。

而工業革命後,歐洲的人均GDP在200年間增加了50倍。在中國,改革開放後的短短40年內,人均GDP增加了10多倍。

推動社會經濟突飛猛進的力量,正是科技。

至今,世界經歷了三次科技革命,18世紀末以蒸汽機的發明與使用為標誌的第一次科技革命,19世紀末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標誌的第二次工業革命,二戰後以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應用為標誌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2020年之前,以數字化、智能化為特徵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已始於青萍之末,2020年,疫情黑天鵝以及隨之而來的一系列社會經濟領域的連鎖反應,一鍵加速了這一進程。

一場協同辦公大型試驗

疫情之前,協同辦公作為一種輔助工具,滲透率很低。當大家都被疫情困於家中不得不遠程辦公時,協同辦公成為「必選項」,行業迎來拐點,進入爆發期。

億歐智庫發佈的《2020遠程辦公研究報告》顯示,今年2月3-16日,全國共有1800多萬家企業、超3億人選擇遠程辦公模式。公開資料顯示,目前全國共有7億多工作人口。這意味著,有半數中國工作人口都參加了這場全民遠程辦公實驗。

為了滿足激增的需求,國內各大協同辦公軟件也紛紛免費開放服務:釘釘向1000萬企業免費開放在家辦公系統,騰訊打包開放了7款「遠程辦公工具包」,字節跳動的飛書也無償為企業提供服務。

同時,已經上市的美國協同辦公企業Zoom和Slack,其市值漲幅「萬綠叢中一點紅」,是暴跌中少有的逆勢上漲的股票。

儘管疫情之後,協同辦公的需求有所回落,行業增長放緩,但辦公在線化的趨勢卻不可逆轉。

協同辦公行業爆發,是疫情為科技按下的第一個加速鍵。

推薦閱讀:

《2020遠程辦公研究報告》丨億歐智庫

數字化轉型,關乎企業生死存亡

協同辦公只是浮在冰山上的一角,更深一層,「數字化轉型」是2020年每一個企業發展的關鍵詞。

有一個段子——誰推動了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是CEO嗎?是CTO?都不是,是COVID-19。

國外雲通訊廠商Twilio對2569名企業決策者進行了關於數字化轉型的調查,結果顯示,COVID-19將公司數字化戰略的全球平均速度提高了6年。

在交通行業,網約車已經成為人們出行的主要方式;在金融業,金融科技、數字人民幣逐漸取代紙質人民幣,ATM機的數量已大大減少;在零售業,電商、電商直播已經成為人們的購物日常;甚至在農業中,通過對土壤、種子、氣候的數據分析,數字化也開始滲透到每一株農作物的成長中。

正如一位傳統企業的老闆在知乎上的回答:「試想,一個通過數據全副武裝的企業,和一個停留在機械乃至人力密集型層面的企業競爭,勝敗豈非顯而易見?」

如果說以往數字化轉型只是決定了企業利潤的多少,那麼現在數字化轉型關乎的是企業的生死存亡。因為高效的商業模式和低效的商業模式之間不存在競爭,只會逐步取代。

在未來巨大的不確定性中,只有數字化是確定的。

推薦閱讀:

《2020中國數字經濟55個判斷:命運與共,大道不孤 | 甲子引力‧主題報告》

銷售易史彥澤:數字化轉型,先從CRM開始 | 數字經濟100人談》

衝擊科創板,補充糧草

對於需要長期投入,回報週期長的科技型企業來說,充足的資金是支撐企業不斷前行的彈藥。一個能夠容納成長型科技企業的資本市場,對於中國科技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2019年7月開市的科創板,閃電般的過會速度、對虧損從未有過的包容、超高的股價漲幅和市值,對於科技企業而言無疑是一座金礦。

今年7月16日,中芯國際科在創板上市,漲幅高達201.97%,市值最高突破6000億元。4天後,寒武紀科創板上市,開盤大漲288%,市值最高突破1100億元。

除此之外,京東數科申請上市,CV四小龍中曠視科技依圖科技雲從科技都已相繼遞交招股書,商湯科技也在準備中,語音公司雲知聲也已遞交招股書。

科創板進一步推動了「資本+科技」的融合,縮短了科技企業接觸公開資本市場的進程。有了充足的糧草,科技的進軍速度無疑會加快。

推薦閱讀:

《虛假繁榮寒武紀》

《「印鈔機」中芯國際》

《淘金科創板,十萬火急|深氪》

雲原生,雲計算的下一個時代

雲原生是過去一年裡雲計算領域最火的詞彙之一。2020年9月至今,一場又一場以「雲原生」為主題的論壇、發佈會遍地開花。

這得益於9月17日在美國上市的雲原生數據倉庫廠商Snowflake,上市當天其股價漲幅達130%,市值一度突破700億美元,是史上規模最大的軟件公司IPO。

雲原生,由軟件技術開發公司Pivotal的Matt Stine於2013年首次提出。對於雲原生的概念,業界至今未有統一的定論,但基本的共識是:雲原生是一種應用「為雲而生」的理念。

對於企業來說,雲原生是一種更高效、更靈活團隊結構,是一種從雲基礎架構出發,高度自動化、敏捷迅速、演進式設計和快速迭代的應用設計開發原則。對廠商來說,雲原生是為了滿足客戶更高需求的一次技術升級,即對雲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優化,使其性能更好、更高效、更靈活。

在「雲原生」火爆之後,幾乎每一家雲計算廠商都會給自己的產品貼上「雲原生」的標籤。投資人也早已聞風而動,將雲原生「概念公司」掃了一遍,尋找著中國的「Snowflake」。

在企業進行數字化轉型的當下,雲原生代表著雲計算的下一個時代。

推薦閱讀:

《被巴菲特看中的Snowflake,是怎樣深刻改變雲計算產業的?》

《大廠緊抓不放,創業者紛紛入局,雲原生到底有什麼魔力?| 36氪新風向》

算法控制人類

2020年,科技在帶給人類驚喜的同時,也帶來了束縛和驚嚇。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千萬普通人困在抖音的信息繭房中;人臉識別無處不在,買房者帶頭盔看房……在數字化、智能化帶給人類便捷生活的同時,人類也被困於數據中、算法中、智能中。

在《人機衝突——人類與智能世界如何共處》一書中,未來學家戈爾德.萊昂哈德將人類的這種處境形容為「天獄」,「我們正處在天堂與地獄的混合體中」。

另外一位未來學家庫茲威爾在《奇點臨近》一書中也寫到:「AI的能力一旦超過了某個奇點,就存在徹底壓倒人類的可能性。」

人類真的會被AI控制嗎?

事實上,科技倫理的水平,與科技發展水平相關,與技術的成熟度相關。科技倫理的治理總是滯後於科技發展。就像一把刀握在嬰兒手中,可能會成為凶器,而放在一個有倫理常識的成人手中,就成為了烹飪美食的工具。

目前人類對新技術的倫理認知,本質上還處於嬰兒階段,但各項行動已經展開。

在產業研究層面,以中國社科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為代表的高校、科研機構開展了AI倫理的相關研究。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北京智源大會等行業頂級峰會也設置了相關分論壇討論AI倫理問題,呼籲更多人關注。

企業作為AI技術應用的主要力量也開始投身於AI治理中。馬化騰在2019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強調,AI治理的緊迫性越來越高;2019年曠視科技推出了基於企業自身管理標準的《人工智能應用準則》,並成立了AI創業公司中的第一個AI治理委員會——曠視人工智能道德委員會。

隨著更多科研機構、企業對AI治理的重視,AI倫理將成為技術往正確方向發展的規範,成為廚師手中的刀,而非嬰兒手中的凶器。

推薦閱讀:

《外賣騎手,困在系統裡》

《抖音內幕:時間熔爐的誕生》

反壟斷,互聯網進入下一個時代

過去三十年間,中國的互聯網狂飆突進,誕生了阿里巴巴、騰訊、美團、拼多多等世界級的平台型公司,極大地便利了人們的生活。然而巨頭的無限制增長,也給消費者和市場帶來了傷害。

平台型企業借助壟斷的市場地位,首先對消費者的數據進行了無償「侵佔」。

數據本是用戶的一項私人資源,但消費者在互聯網平台上的各項消費,使得這些私人資源落入了巨頭的數據庫。以大數據之名,巨頭對這些數據隨意支配,個體在強大的算法包圍下,數據隱私不復存在。大數據殺熟、帶著頭盔看房等事件背後,本質上就是平台型企業對數據的壟斷。

從市場競爭層面,平台型企業形成的壟斷壓抑了創新。

在中國,創業企業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成立-站隊巨頭-賣給巨頭,享受壟斷紅利的平台型企業極力壓制行業中潛在的競爭對手,利用現有的規則或資本端的收購維護自身地位。

11月11日,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平台經濟領域的反壟斷指南(徵求意見稿)》。12月14日,依據《反壟斷法》,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阿里投資收購銀泰百貨、閱文集團收購新麗傳媒和豐巢網絡收購中郵智遞三個案子,分別處以50萬元罰款的行政處罰。

反壟斷不止於國內,在美國,從谷歌、亞馬遜、蘋果、Facebook四大科技巨頭接受國會質詢,到美國司法部對谷歌提起反壟斷訴訟,遏制互聯網平台型企業壟斷的趨勢已經蔓延至全球。

這意味著,在狂飆突進三十年後,互聯網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遏制超級巨頭的壟斷,或許會給科技行業帶來一個公平、開放、良性競爭的市場環境。

推薦閱讀:

互聯網的「退變」

反壟斷開啟全球科技產業數十年未有大變局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