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最多代言 全台最紅 台灣黑熊45年後 保育依舊拉警報

台灣黑熊可愛形象的背後,竟是日以繼夜的擔驚受怕。即便代言不斷、人氣長紅,但牠們的保育之路卻走得艱辛。圖為之前台東縣海端鄉崁頂山區一隻黑熊落 入套索陷阱,台東林管處救援照片,圖片來源台東林管處
台灣黑熊可愛形象的背後,竟是日以繼夜的擔驚受怕。即便代言不斷、人氣長紅,但牠們的保育之路卻走得艱辛。圖為之前台東縣海端鄉崁頂山區一隻黑熊落 入套索陷阱,台東林管處救援照片,圖片來源台東林管處

台灣黑熊,是台灣人最熟悉不過的保育類動物。無論是代表台灣在國際努力宣傳觀光的「喔熊」、在世大運一炮而紅的「熊讚」、跟著威航一起飛上青天的「威熊」等,這些胸前掛著白色V型標誌的黑熊,以各種吉祥物身分充斥在我們的生活周遭。

諷刺的是,為人們散播歡樂散播愛的台灣黑熊,可愛形象的背後,竟是日以繼夜的擔驚受怕。即便代言不斷、人氣長紅,但牠們的保育之路卻走得艱辛,數量不增反減,遭陷阱斷肢、斷趾的案例頻傳,何時能免於恐懼地徜徉山林?台灣黑熊盼了45年,似乎依舊是個遙不可及的夢。

台灣黑熊特徵知多少

台灣黑熊,是台灣特有的亞洲黑熊亞種,因吻部形狀像狗,又有不少人以「狗熊」慣稱;胸前醒目的V字型白色斑紋,是亞洲黑熊共有的特徵,因形狀恰似弦月,得到Moon Bear(月熊)這個英文俗名。台灣黑熊早年被原住民視為神靈之獸,包括泰雅族、鄒族、賽夏族等六族皆以母語為其命名,其中布農族更用「Tutumaz」(威武的大英雄)來稱呼牠。

因天性喜愛探索自由,台灣黑熊的活動範圍最高可達約五萬個足球場的面積,中央山脈海拔1000-3500公尺的山區,都是牠的出沒範圍。早期文獻紀錄,全島低至高海拔皆有黑熊分布,曾有人在低於海拔100公尺見過。然而如今黑熊的蹤跡僅占全島四分之一,想在海拔1000公尺以下看到牠,幾乎不可能。

根據台灣黑熊保育協會估算,全台目前僅存200-600隻,遠低於國際認定「一個族群若想永續生存至少需2000隻成熟個體」的標準。1979年,台灣黑熊正式納入保護動物之列;1989年,《野生動物保育法》將其列為「瀕危」狀態。全球最大「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所撰的「保育紅皮書」,亦將牠視為「易危動物」,未來可能面臨滅絕。

台灣黑熊的生存危機

是人類一步步將台灣黑熊逼向絕路。早年,土地開發、濫墾濫伐等行為,嚴重破壞野生動物棲地,當道路系統深入山林間,足跡橫跨不同生態林的台灣黑熊,活動範圍因此被切割得四分五裂,行蹤也輕易暴露於高風險之中,只能步步退守深山。加上道路的便捷,有助於獵人拉長戰線,長驅直入黑熊棲息地進行狩獵。

非法盜獵,比起棲地破壞更直接威脅台灣黑熊的生存。日治時期,皮草貿易興盛,黑熊開始被大量捕捉;爾後,因漢人迷信食補偏方,將熊掌、熊肉、熊膽等視為珍饈,山產市場需求暴增,一隻台灣黑熊動輒可賣得十幾萬元,吸引獵人爭相捕殺,就連早期存有獵熊禁忌的原住民族,也有不少人受不了重金誘惑而下手。根據調查發現,1990年代,約有59%台灣黑熊因人們覬覦其療效而遭獵捕。雖然後來出現《動保法》,依舊嚇阻不了,所有交易轉向檯面下,未曾中止。

2023年底又傳出一隻台灣黑熊在台中梨山,誤中陷阱「彈簧吊」近一天時間,右前肢因受困套索有腫脹及疑似脫臼現象,所幸送抵生物多樣性研究所野生動物急救站醫療照護後,視情形評估無虞後規畫野放。其實在已知研究樣本中,有高達半數的台灣黑熊有四肢殘缺的情況,保育團體也藉此呼籲政府,明令禁止使用非選擇性陷阱,讓動物多條生路。被稱為「黑熊媽媽」的屏科大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黃美秀,曾感嘆台灣黑熊的保育困境:「牠們體型巨大、就像個大明星,如此具指標性的動物,如果一個國家不能保護牠,那我們還能保護其他更小的動物嗎?」

台灣黑熊的冷知識

  • 不愛睏的熊:別以為所有的熊都會冬眠,至少台灣黑熊不同,牠們並沒有在冬季休眠的習性,只是可能會移至較溫暖的低海拔區域覓食。

  • 愛呷菜的熊:台灣黑熊屬雜食性動物,但超過80%主食是植物,如水果、堅果等。當植物性食物短缺時,才會增加捕食動物的機會(捕獵孱弱個體或撿拾屍體腐肉),以小型動物、昆蟲為主。

  • 天性和平的熊:許多台灣黑熊被獵殺的原因之一,是遇到害怕牠而開槍的獵人。其實,牠們生性謹慎,遠遠聽到聲響即會走避,就算與人面對面,也僅只出現站立、吼叫等威嚇行為,並不會主動攻擊。台灣至今從未記錄到黑熊莫名攻擊人類而導致傷亡的案例。

前幾年人類因疫情被迫休止大部分活動,讓許多動物意外獲得可貴的喘息空間,不必再為了生存戰戰兢兢。如今,隨著世界恢復正常運作,動物保育可不能因此擱置、懈怠,透過報導了解牠們的困境,進而改變你我的行為,即便遠在電腦的另一端,也能為動物盡一份心力。

審稿編輯:黃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