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後可能看不到!別讓石虎成為雲豹第二

台北市立動物園的石虎寶寶。圖片來源:台北市立動物園

一雙圓滾滾的大眼睛,一對毛茸茸的圓耳朵,看起來無辜又呆萌的石虎,是台灣瀕臨絕種動物中,聲量攀升最迅速的一員。不僅因為牠的可愛外表占優勢,而是在台灣雲豹滅絕之後,石虎成為台灣唯一現存的原生貓科物種,然而在近廿年間,其數量急遽下滑,甚至有保育專家預估,最壞的情況,台灣在20年後可能就看不到石虎。守護石虎,迫在眉睫。

石虎特徵知多少

石虎,又名山貓、錢貓、豹貓,體型與家貓相仿,容易被誤認。招牌圓耳、深色塊狀斑紋、耳後黑底白斑與前額延伸至眼窩的兩條白紋,是石虎的最大特徵。身為亞洲小型貓科動物分布最廣泛的物種,牠的足跡遍布多國,世界最大的生態保護聯盟「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在最近一次的評估裡,將其歸類為「無危動物」,意旨雖有潛在威脅,卻無嚴重的生存危機。

然而,看似尋常不過的石虎,在台灣卻僅存約500隻上下,已達最小可存活族群數量的邊緣,隨時可能因疾病或天災而陷入滅絕。

石虎的生存危機

其實,台灣也曾是石虎的天堂。根據日治時期調查顯示,當時石虎廣泛分布於1500公尺以下的山林;1970年代的文獻也指出,石虎是台灣全島性分布物種。但隨著經濟起飛、城市發展,人類開始與生活在低海拔山區的石虎搶地,牠們的棲地原先曾擴及高嘉南地區、花東一帶,近年來只剩苗栗、南投,推估至少萎縮8成以上。

生活空間受到壓縮,讓肉食性的石虎更難捕獲獵物,只得將目標轉移到山下的雞舍,也因此成為雞農的眼中釘,被捕獸鋏所傷的石虎,即便沒有殞命,在斷肢的情況下,多半也難以重回山林。加上為了要下山覓食,石虎穿越車道而被撞的機率大增,2023年苗栗縣就有十數起石虎路殺事件。

此外,早年台灣農業普遍習慣投放農藥,導致野鼠體內蘊含高劑量毒素,吃下毒鼠的石虎也可能因此導致病變而死亡,或是使其反應遲緩而更容易遭遇路殺。種種因素,造成石虎數量大幅減少,進而使其基因多樣性跟著降低,不僅新生的石虎寶寶越來越少,近親繁殖下也造成抗病能力降低,如此惡性循環之下,讓牠們的生存考驗日益嚴峻。

搶救石虎 全民動起來

2017年,非營利民間組織「台灣石虎保育協會」正式成立,致力推廣石虎保育與參與生態研究。隔年,林務局執行國土綠網計畫,期盼透過保存重點棲地、建立生物通道、生態廊道等方式,守護石虎等珍貴物種。苗栗、南投縣政府也在頻繁發生石虎路殺的路段,設立「當心石虎」、「野生動物出沒」等告示牌,提醒民眾減速並多加注意。

而在眾多保育政策中,被視為最具指標性的《苗栗縣石虎保育自治條例》,其中部分條文擬針對開發工程的開發面積、拓寬道路長度等做出嚴謹規範,因而出現擔心地方發展受限的反對聲浪,自2018年提出後頻頻受阻,多次闖關失敗後,經修改終於在2019年底三讀通過,成為全國第一個針對單一物種訂定的自治條例。今年7月,台中市跟進,通過《台中石虎保育自治條例》。

除了規範未來在「石虎熱區」進行的工程開發,必須採取環境友善工法,因石虎棲息地多為淺山,不少屬於私有土地,難以畫設保護區,公部門遂以獎勵取代限制,推動友善石虎生態給付計畫。像是鼓勵養禽戶通報石虎出沒、以不具傷害性的捕捉方式,皆可獲取政府獎勵金與表揚,藉此達到雙贏。

此外,2020年雙十國慶禮盒中出現的「石虎米」,則是政府另一項保育重點策略。積極宣導在地農民不使用農藥、化學肥料和除草劑,亦不放置捕獸鋏,打造多樣化豐富生態,還給石虎安全無毒的覓食空間。最成功的案例,即是苗栗楓樹社區所推出的「石虎米」,不僅闖出名號,保障農民收益,更能從中提撥3%獲利作為石虎保育經費,人獸和平相處、共存共榮。

石虎的冷知識

  • 我便便我驕傲:長得與家貓相似的石虎,其實私下作風大不同。喵星人習慣掩埋自己的糞便,避免暴露行蹤;但石虎卻不會這麼做,反而是利用排泄物的氣味宣示主權、警告對手。

  • 萌虎不是吃素的:看起來毫無傷害性的Q萌石虎,其實殺傷力十足,專吃田鼠、野兔等齧齒類動物,在台灣可是被稱作「淺山之王」呢!

  • 多子多福氣:相較於多數瀕絕動物,石虎的繁殖能力並不弱,牠們會在冬末春初進行交配,經過60-70天孕期,每胎可產下2-4隻寶寶。若幼貓不幸夭折,石虎媽媽可再度進入發情期,同年再產下一胎。

前幾年人類因疫情被迫休止大部分活動,讓許多動物意外獲得可貴的喘息空間,不必再為了生存戰戰兢兢。如今,隨著世界恢復正常運作,動物保育可不能因此擱置、懈怠,透過報導了解牠們的困境,進而改變你我的行為,即便遠在電腦的另一端,也能為動物盡一份心力。

審稿編輯:黃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