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琵不Happy!為城市化而犧牲的黑面琵鷺|年度回顧專題

圖片來源:中央社
圖片來源:中央社

台灣濕暖的亞熱帶型氣候,每年冬季都能吸引上百品種的候鳥前來過冬,其中最有名的候鳥可謂黑臉琵鷺。這種大型水鳥嘴部長而呈匙狀,加上獨特的黑臉標記,令牠們成為台南七股溼地最具標誌性的風景線,欣賞牠們的優雅姿態同時,大家不要忘記黑面琵鷺是全球瀕危物種類別之一,數目珍稀,絕對需要大家的保護和關注。

Yahoo利用AR「擴增實景」,只要打開手機點擊以下按鈕,就可以讓黑面琵鷺猶如在身邊飛翔!(請記得允許使用照相機與麥克風喔!)

黑面琵鷺知多少

黑面琵鷺現今只分布於東亞及東南亞地區,在中國大陸、澳門、香港、台灣、日本、越南、泰國等地過冬。當中,台灣又是世界最大度冬區,佔全世界數量約六成,每年10月,牠們會從韓國或中國大陸的東北地區飛來,一直待到隔年3月至5月左右,除了台南七股外,其芳蹤也曾多次出現在新北金山。黑面琵鷺的全球總數曾一度跌至不到300隻,而今年的「全球同步普查」發現,牠們數量已增至4,864隻,其中在嚴冬呵護逾半數黑面琵鷺的台灣寶島,功不可沒。

黑面琵鷺面臨的危機

城市活動:東亞大部份的沿岸地區人口稠密,工農業活動帶來環境污染,導致黑面琵鷺的棲息地被破壞及污染。另外黑面琵鷺以沿岸淺水地帶的魚蝦為食糧,因此城市活動亦令牠們的食物來源減少,長遠而言,黑面琵鷺的主要繁殖地必須得到長久保護、確保過冬範圍內的沿岸濕地不受污染。

水質污染城市建設:黑面琵鷺是一種對環境警覺性很高的鳥類,沿岸工程建設對牠們的聚集有所影響。當泥灘濕地變成柏油路面,適合黑面琵鷺的溼地環境將越來越少。

全球暖化:全球氣溫上升亦有可能令黑面琵鷺的過冬地北移,使牠們在南方地區減少棲息,如越南、菲律賓等;泰國及柬埔寨等地亦很難看見牠們蹤跡。

黑面琵鷺冷知識

「黑面舞者」美稱:為何黑面琵鷺擁有一個如此特別的名字?除了因為牠們天生黑臉外,扁平如湯匙狀的長嘴,與中國樂器琵琶極為相似,因此有琵鷺之稱;亦因其姿態優雅,又有「黑面天使」和「黑面舞者」的雅稱。

獨特煲愛法:原來黑面琵鷺有獨特的方法和伴侶增進感情!繁殖季期間,雄鳥會把飾羽弄得蓬鬆,並發出低沉聲音吸引雌鳥。伴侶會相互理羽以增進感情,直到雌鳥產完所有卵為止,非常恩愛!

愛「換裝」的美鳥:時尚的黑面琵鷺原來會隨季節而換裝!在秋季和冬季等非繁殖期,黑面琵鷺全身會披白色羽毛;到春、夏季的繁殖期,成年黑面琵鷺頭上會長出冠羽,冠羽及胸口羽毛轉為黃色,換上金黃色的繁殖羽,因此我們看見的通常是白色羽毛的黑面琵鷺。

南北韓休戰區竟然是牠們最愛:難以想像,1953年後韓戰結束之後的「三八線」非軍事區,竟然是黑面琵鷺最大和最成功的繁殖區!沒有人為活動干擾的情況下,黑臉琵鷺生存條件大大增加,可喜同時亦感諷刺。

捕食習慣:黑臉琵鷺性情機警,習慣生活於河口、濕地或潮間帶,喜愛群居,偶爾會與其他品種的水鳥聚在一起;主要在濕地或魚塘等淺水域覓食,捕食的時候牠們的喙會微張並在水裡掃動搜尋魚蝦或甲殼類。

2020年,人類因疫情被迫休止大部分活動,讓許多動物意外在這個「消失的一年」中獲得可貴的喘息空間,不必再為了生存戰戰兢兢。如今,隨著世界開始逐漸恢復正常運作,動物保育可不能因此擱置、懈怠,透過報導了解牠們的困境,進而改變你我的行為,即便遠在電腦的另一端,也能為動物盡一份心力。

了解更多瀕絕動物困境
世上最美粉色精靈!被糟蹋的「媽祖魚」-中華白海豚
「自然界百歲人瑞」綠蠵龜 卻敵不過海洋垃圾的衝擊!
「人間獨角獸」—非洲黑犀牛的滅絕之路 亞洲市場親手打造
海上巨無霸難擋人類口慾 黑鮪魚走上滅絕之路
熊類中生育率最低!三分鐘了解極地霸主「北極熊」生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