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空、水污樣態 中油、工業局列裁罰金榜首

(中央社記者張雄風台北24日電)綠盟綜整去年空污、水污10大違規企業名單,並於今天公布。空污部分,以中油合計裁罰新台幣1015萬最多,水污以經濟部轄下工業區污水處理廠合計19次廢水超標,開罰2591萬最多。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今天發布新聞稿,公布去年空污、水污10大違規企業名單,並從違規事實嚴重性、總裁罰金額與次數綜合評量,頒發第四屆「環境金害獎」。

綠盟整理去年環境裁罰的公開紀錄,依據裁罰金額、次數列出空污、水污各10大違規企業名單。空污入圍半數為石化、塑膠製造業,其他包括食品加工、飼料生產、砂石與廢棄物處理業等;水污入圍則有金屬原料製造加工業、電子元件製造業、污水處理業以及畜牧、肉品加工業等。

綠盟指出,就空污部分,以裁處金額排序,國營事業中油因4次火災事故、3次設備元件洩漏與2次異味超標,合計裁罰1015萬最多;水污部分則是經濟部工業局工業區服務中心去年全台10個工業區污水處理廠共發生19次廢水超標,裁罰金額高達2591萬。

綠盟進一步說明,本次入圍空污10大違規的企業中,前四名的中油、聯成化學、大寧以及橡膠工廠絨騰貿易商行,皆因發生火災事故,遭裁罰高額罰鍰。但這些重大的火災事故,目前卻沒有任何政府公開資料可供查詢。

綠盟特別提到本屆「環境金害獎」中,「利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兩度排放嚴重超標廢水,違規情節重大,廢水重金屬超標8.7倍、等於排放強酸入河,「送魚群升天做功德」;另外「華鉬實業股份有限公司」為中鋼集團、東和鋼鐵重要供應商,因繞流偷排超標廢水,裁罰金額高達1103萬,變成產業鏈污染一條龍。

綠盟呼籲,針對頻繁污染的產業聚落,環保單位與工業單位應協調建立統一的污水監管機制;經濟部應負起主管機關的督導責任,針對轄下的國營事業、工業區服務中心,做好污染管理的工作;勞動部應確實盤點並公開各項工安事故紀錄資料,做好事故預防機制,降低可能的職災風險。(編輯:陳清芳)11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