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鐵道生活節 一起找回客家記憶

記者劉昕翊/綜合報導

為展現都會客家文化特色,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受邀與新北投車站合作「2023鐵道生活節」,其中,11月24至26日在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舉辦系列活動,規劃5場次工作坊及講座,邀民眾一起找回鐵路上的「客家」記憶。

新北投車站「2023鐵道生活節」以鐵道串聯訴說客家人的鐵道經驗,共規劃「城南鐵道記憶─萬興鐵路興衰漫談」、「鐵路便當抵家啦!飯菜裡的鐵道滋味」等講座及工作坊,希望藉由活動發掘更多北投客,一起說說屬於客家人的生命故事,讓鐵道透過不同的文化面向,呈現在更多人心中。

其中,11月24日「城南鐵道記憶—萬新鐵路興衰漫談」講座,邀請臺鐵文化志工隊長俞秋苓,內容與於1921年興建的新店線鐵路相關,鐵路貫通萬華至新店,最早為煤礦產業運輸功能,後來亦開放民眾通勤,乘載著老一輩城南人的記憶,邀請民眾參與,聊聊城南的鐵道記憶,一段屬於萬新鐵路的興衰故事。

另外,11月25日「鐵路便當抵家啦!飯菜裡的鐵道滋味」講座,由臺鐵便當推手臺鐵臺北餐廳首位女經理李玉霞,以客家硬頸精神開創臺鐵便當的輝煌時期,邀請民眾一起聆聽臺鐵便當的故事;同日也舉辦「客家菜包工作坊」,邀請甘家伙房主廚甘瑞琴擔任講師,認識客家人為外出工作便於食用,將米製成易於攜帶保存的點心,客語稱其為粄,而「豬籠粄」現多稱為客家菜包白色的糯米外皮,內餡使用蘿蔔乾或蘿蔔絲,歡迎民眾共下來學做傳統客家菜包。

此外,11月26日則有2場工作坊,分別為「方口獅面具」,客家方口獅早期用來保衛家園,後演變成一項結合武術、音樂與戲劇的傳統技藝,歡迎民眾加入創作,賦予方口獅新生命;和「客家粄圓鑰匙圈」工作坊,將大人小孩都喜愛的湯圓,又是客家人口中的粄圓,透過捏揉的過程中,完成獨一無二的鑰匙圈。

「客家粄圓鑰匙圈」工作坊,將大人小孩都喜愛的湯圓,也是客家人口中的粄圓,透過捏揉的過程中,完成獨一無二的鑰匙圈。(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提供)

11月26日「方口獅面具」工作坊歡迎民眾加入創作,賦予方口獅新生命。(臺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