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大選倒數百日 中共介選勢必更明目張膽
隨著2024年台灣總統選舉即將到來,中國對台介選動作愈來愈多,且無所不用其極,軟的、硬的、酸的、罵的通通不放過,竭盡所能的出招,為的就是要影響台灣大選結果,就算「總統選舉」難以撼動,至少「立委選舉」還有可以操作的空間,倘若民進黨在國會的席次無法過半,縱然贏得總統之位,但「朝小野大」的政局讓中共有對台滲透的機會,依此來看,在野是否能整合一組總統、副總統人馬不是重點,對北京來說,非綠的立委席次能否增加,恐怕才是介選的首要目標。
中共對台介選目的:製造台灣內部矛盾
其實,中共對民主國家的滲透,成效如何並非單就選舉結果是否符合「北京的期待」,而是選後影響政治運作的可行性,說白的,倘若「親中勢力」能進入決策系統,成為民主政體中的「代理人」,這才是中共滲透民主國家的主要目的。當然,就最理想的狀況是行政、立法部門都是「自己人」,裡應外合才可以隻手遮天;但是,民主社會的反省,會讓這樣算計化為烏有,2014年太陽花學生運動讓中共深知物極必反的道理,中共對台更偏重「製造內部矛盾」,朝野對抗反而更有利!
2016年開始,中共不時對外表達不在意「台灣的選舉結果」,這並非接受台灣的民主運作,也不等於默認台灣的主流民意,而是對於專制極權國家來說,從來不會正面看待民主價值,說白了,就中共務實的認知,「民主」只是「權力分配」的遊戲規則,所以獨裁的習近平才會臉皮厚的說自己也是「民主」,硬扯中國是「全過程民主」。換言之,對於2024年台灣的中央選舉,縱然目前選情並不如北京期待,但立委「單一選區」仍有運作的空間,複製2022年地方選舉的操作手法。
縱然目前台灣總統選情並不如北京期待,但立委「單一選區」仍有運作的空間。(圖:立法院議場/維基百科)
中共必借題發揮 干擾台灣2024年大選
事實上,觀察台灣大選情勢,目前非綠陣營強調「下架民進黨」的口號,就是希望能形塑民眾對執政黨的不滿,以及透過「個別議題」來營造社會對政府的「不信任」及「反彈」,例如進口蛋、綠能、低薪等,這些議題攻防放在「單一選區」的區域立委場域,便有可以試驗的機會,尤其是在都會選區,以及突破南台灣綠大於藍的政治板塊,甚至是期待發酵「由下而上」、「小雞帶母雞」效果,「少輸為贏」削弱綠營勢力,增加非綠的國會席次數,重蹈民進黨第一次執政困境。
值得留意的是,中國國台辦近期藉機提及「台灣缺蛋」,大酸民進黨政府在「蛋荒」上是「袒護包庇、推諉卸責」,甚至刻意操作民眾生活的衝擊,以「八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缺疫苗、缺雞蛋、缺藥品)來渲染台灣社會的政治矛盾,這對照台灣內部出現「雞蛋不應該分成抗中保台蛋」的聲音,有意引導「進口蛋」在兩岸議題的政治紛爭,如今國台辦出手,有兩個意涵,一是凸顯台灣需要(依賴)中國的挹注,二是利用輿論走向「借題發揮」讓民進黨政府難堪。
當然,中共必然會無所不用其極的介入台灣選舉,而且進入選舉後期,介選的力道勢必愈來愈大,各種議題攻防會被放大,中共見縫插針的動作更加明顯且毫無遮掩,不單只是雞蛋事件,接下來可能還會有登革熱、能源、消防等議題,中共都會伺機而動營造推波助瀾的效果,這都是中共對台「認知作戰」的一部分,2024年台灣大選是一場無煙硝的戰爭,選舉結果不只牽動台灣政治局勢,更會是台灣民主發展的重要轉折,換言之,中共介選不只是影響當下,而是關係到未來整體情勢,不能輕忽!
作者》吳瑟致 台灣智庫中國問題研究中心主任、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台灣韜略策進學會副秘書長。
更多中央廣播電臺新聞
柯文哲遭批歧視孕婦 柯辦:意在改善女性職場
傳柯文哲不滿國民黨合作2條件撂狠話 侯友宜:不了解狀況無法評論
柯文哲提十大教育主張 批民進黨雙語國家淪口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