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招防退化性關節炎

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百分之十五,即全台約有三百五十萬人飽受關節疼痛之苦,其中五十八歲以上長者,每五人中有一人須面對關節退化問題;七十歲以上老人更是有七成以上罹患退化性關節炎,女性患者則明顯多於男性。由於關節問題因為症狀不顯著,一直被醫界稱為「沉默的疾病」。林川祥中醫師提醒,近年針對關節問題求診的患者整體年齡呈下降趨勢,不少剛步入四十歲的患者,因為髖、膝蓋、腰椎及骨盆關節不適而上門問診,其中又以停經後的女性占求診大宗。其實關節保養「早」該從日常做起,最重要的就是維持良好運動習慣及攝取充足營養素,叮囑民眾尤其是邁入樂齡更應注意骨質保養、維持骨骼強壯,避免加速不可逆的關節退化。

以中醫角度而言,退化性膝關節炎屬「痹證」、「骨痹」。痹證是一種以肢體、關節等處酸痛、麻木感受及屈伸不利為主要症候的病徵。痹的病名,最早見於《內經》,如《素問‧痹論》提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其病因大多跟身體、臟腑內濕氣過多、過重,乘虛襲入人體而引起氣血運行不暢、經絡阻滯有關,其或痰濁、瘀血,阻於經隧,深入關節筋脈皆可能發病。另外還有膝部腫大疼痛屈伸不利,在中醫稱為「鶴膝風」,這類型的患者通常會出現關節腫大、股脛肌肉消瘦等情形,看起來如同鶴一般,而鶴膝風其實就是指風寒濕之痹於膝者,建議應先養氣血使肌肉恢復正常,接下來才是細談膝部疼痛的治療。

現代民眾時常久坐辦公室也缺乏運動,然而久坐恐因關節長期呈固定角度,對膝關節壓力極大,日積月累下來恐磨損膝軟骨,帶來不可逆的關節傷害,林川祥醫師也提供三個簡單日常撇步教大家從日常保健下手:一、多吃黑色食物補腎:平時可補充深綠色蔬菜、黑芝麻、黑木耳及鹿茸等深色食物來補腎氣,當四肢關節疼痛不適時,吃溫性食物對舒緩疼痛頗有助益。

二、簡單伸展操、規律運動:適度運動可以鍛鍊、強化骨質及肌肉的耐受性。林川祥醫師也提供幾個簡單的伸展操,讓民眾在辦公室也可以快速進行日常的修護調養,亦有助於下半身血液循環。直抬腿:坐時單腳伸直十五秒,並將腳底板往後勾起,依序再換腿進行,一天四至五次。壓膝蓋:單腳後跟墊上椅子,讓髖骨及腳後跟同高,再用雙手加壓於膝蓋,使膝蓋後側得以伸展,增加膝關節的柔軟度及延展性。

三、補充能促進新陳代謝及調理氣血之營養素:鹿茸擁有豐富的維生素、卵磷脂、膠原蛋白、胺基酸、生長因子及大量軟骨素,除了補腎外也可以增強氣血循環,搭配高麗蔘促進新陳代謝又能大補元氣,對於排出體內淤積的溼氣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