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了解「核心+衛星」持股策略 打造超越大盤ETF組合

隨著ETF在台灣市場的普及,投資人面對上百檔ETF選擇時,常常會陷入「該如何組合?」的困惑。單一持有大盤ETF雖然穩健,但成長性有限;追逐主題型ETF又容易承受較高波動。所以「核心持股+衛星持股」的資產配置策略成為兼顧穩健與成長的理想解方。本篇將深入解析這一策略,協助你打造專屬的ETF投資組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什麼是「核心持股+衛星持股」?

「核心持股+衛星持股」是一種資產配置策略,將投資組合分為兩大部分:

核心持股: 以長期、穩健的資產為主,通常占總資產的50%~80%。目標是穩定成長、抗市場波動。

衛星持股: 以高成長潛力、主動操作的資產為輔,通常占總資產的20%~50%。目標是追求超額報酬,靈活應對市場機會。這種策略結合了被動投資的穩健與主動投資的彈性,能有效分散風險並提升報酬潛力。

 

核心持股的角色與選擇邏輯

  1. 主要特點:穩定、低波動,適合長期持有,以大盤型ETF、投資級債券型ETF、高股息ETF為主。

  2. 適合標的:市值型ETF(如0050、006208、00922等)、國外型市值(如00924、009800等)、高股息ETF(如0056、00878)等。

  3. 投資方式:適合單筆投入或定期定額,強調長期持有,建議每年或每半年檢視,必要時進行再平衡。

  4. 再平衡原則:當核心資產比例因市場波動偏離原設定(如70%降至60%),可逢低加碼或調整衛星部位,維持原有配置。

衛星持股的角色與選擇邏輯

  1. 主要特點:追求成長性,波動較大,需主動管理,可靈活調整部位,捕捉市場新趨勢。

  2. 適合標的:主題型ETF(如00757、00895、00965等)、中小型股ETF(如00733、0051等)、新興市場ETF(如00652、00885等)、主動式ETF(如00980A、00982A)等。

  3. 投資方式:可定期定額、逢低加碼,或依市場趨勢主動調整,建議設定停利、停損點,嚴格控管風險。

  4. 風險控管:衛星資產波動較大,建議比例不宜過高,定期檢視績效,必要時汰弱留強。

250522-etf-02.png
250522-etf-02.png

 

 

核心+衛星配置的優勢與風險

優勢

  1. 分散風險:不把雞蛋放在同一籃子,核心穩健、衛星追求成長

  2. 兼顧穩健與成長:積極捕捉新機會,基礎資產仍能穩定增值

  3. 彈性調整:可根據市場變化及自身風險屬性調整配置

風險

  1. 選股風險:衛星資產選擇失誤,可能拉低整體績效

  2. 交易成本:過度交易或頻繁調整,易產生不必要的成本

 

實際操作步驟與範例

如何設定核心與衛星比例?

保守型投資人:核心80%、衛星20%

平衡型投資人:核心70%、衛星30%

積極型投資人:核心60%、衛星40%

250522-etf-03.png
250522-etf-03.png

再平衡操作流程

每半年或一年檢視組合比例,若核心或衛星偏離原設定超過5%,則調整至原比例,配息再投入核心或衛星資產,提升複利效益。

操作範例

假設筆者為平衡型投資人,設定核心70%(0050、00924)、衛星30%(00757、00895)。每年檢視一次,若衛星部位因上漲至超過45%,則適度獲利了結,補回核心部位,維持組合穩健。

 

常見Q&A

Q1:高股息ETF該歸類於核心還是衛星?
A:若以長期穩定領息為主,可納入核心;若只追求短期的高配息、主動調整,則可作為衛星。

Q2:新手該如何開始?
A:建議先以大盤型ETF為核心,少量配置主題型ETF為衛星,逐步學習與調整。

Q3:衛星資產比例怎麼抓?
A:可依市場趨勢及自身風險承受度調整,建議不超過總資產40%。

 

總結:打造專屬的ETF核心+衛星投資組合

「核心持股+衛星持股」策略,能協助投資人兼顧穩健與成長,靈活應對瞬息萬變的市場。建議投資人根據自身需求與風險屬性,定期檢視並調整組合比例,持續學習、優化投資策略,打造專屬的ETF投資藍圖!

  

(圖片來源:ETF存股計畫/責任編輯:Ti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章之版權屬筆者與 CMoney 全曜財經,未經許可嚴禁轉載,否則不排除訴諸法律途徑。
*本文章所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並無任何推介買賣之意,投資人仍須謹慎評估,自行承擔交易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