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虧掉200億 和艦照樣通過上海科創板上市

根據招股書披露和艦2018年營收為241.9億人民幣,淨虧損26億人民幣,近三年累積虧損50億人民幣(約合229.67億台幣)。(圖片來源/和艦網站)

全球第三大晶圓代工廠聯電(聯華電子、UMC)子公司和艦赴中上市案終於定案了,22日中國上海證券交易所貼出公告顯示,已受理和艦芯片製造(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艦)在新設置「科創板」的上市申請。

此次中國公布的9間預計在上海科創板上市的企業中,和艦是融資金額最高的一家企業,但也是唯一一家虧損上市的公司。

聯電持有和艦98.14%股份

聯電在去年整合和艦、聯芯以及聯暻後,由董事會通過計畫整體於上交所上市。目前聯電間接持有和艦98.14%股份,和艦此次預計募資25億人民幣,募資後聯電持有股份將降至87.24%。

選擇於科創板上市的和艦,主體是從事8吋晶圓研發製造的和艦蘇州廠(2003年試產)、12吋晶圓研發製造的聯芯廈門廠(2016年投產),以及負責IC設計服務的聯暻半導體(山東)。

2018年和艦的營收占比為62.21%(8吋)、36.85%(12吋)以及0.94%(IC設計)。2018年和艦8吋晶圓產量為77萬片,聯芯12吋晶圓產量則為18.3萬片。

和艦去年虧損26億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招股書披露和艦2018年營收為36.9億人民幣,淨虧損26億人民幣,2018年虧損與2016年(虧損11.4億人民幣)、2017年(虧損12.6億人民幣)相比有逐漸擴大的趨勢,三年累積虧損50億人民幣(約合229.67億台幣)。

而虧損的原因,和艦解釋是由於子公司廈門聯芯因為規劃28奈米以及40奈米製程,投入巨額資金購買機器設備、技術,因此產生折舊。

根據招股書顯示,廈門聯芯2018年的淨虧損高達31.16億人民幣,目前廈門聯芯由聯電持股50.72%、和艦持股14.49%,聯芯其他股東還有廈門市財政局(29.47%)以及福建國資委(5.32%)。

不過和艦成立至今已經獲得38.35億人民幣的政府補助,從2017年開始,加上「非經常性損益」(政府補貼)後,和艦的歸屬母公司的淨利潤即開始盈利。

聯電在中國的佈局

和艦的前身是聯電在2001年於中國蘇州成立,也因為有違反台灣投資中國法令的疑慮,引發台灣檢調在2006年起訴聯電,最後雖然無罪定讞,不過當時也讓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等因此辭職。

聯電在中國的佈局,除了和艦外,還有與中國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晉華技術合作,不過該合作案最後因為晉華在被列入進出口清單後,已經全面暫停,聯電在中國亦有太陽能電廠投資(濟寧華瀚)。

不過以目前來說,和艦在中國要面對中芯國際、華虹的競爭、以及全球市佔率高達59%的台積電,根據國際半導體協會SEMI統計,預估在2017年至2020年間,全球將有62座新的晶圓廠投入營運,中國就佔了其中的26座。此外鉅額技術授權費也是一大負擔,根據招股書顯示,和艦2017年技術授權費就高達10.45億人民幣,12吋廠也尚未盈利,因此未來和艦上市表現仍值得持續關注。

更多信傳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