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學運一戰成名,讓新創團隊無後顧之憂

318學運一戰成名,讓新創團隊無後顧之憂

Flying V募資平台共同創辦人林大涵,太陽花學運一戰成名後,轉而創業,投入顧問服務。在募資平台興起時代,他看到了新商機。

經典電影《十月的天空》中,小鎮男孩不顧家人反對,跟好朋友組成火箭男兒幫,千辛萬苦追逐太空夢。鏡頭轉到屏東旭海,風和日麗的日子,一群年輕人架起火箭準備試射,看火箭直衝天際那一刻,興奮大叫,台灣版《十月的天空》真實上演中……。

雖然台灣從來不是太空競賽的關鍵玩家,但來自交大機械系的熱血教授吳宗信,聯合五所大學教師、幾十位學生,2000多個日子無悔投入。他們曾經在2010年發射「HTTP-1」火箭,締造全球單純由學術界研發的混合式探空火箭飛行紀錄;2014年春天,他們的「HTTP-3S」再度創下大學團隊發射最大型火箭的世界紀錄。

鍥而不捨,按照原定的計畫,2015年初夏,前瞻火箭研究中心還要發射可達100公里高,飛越大氣層的探空火箭。如此創舉,目前全球沒有學術單位能夠辦的到。只不過追尋宇宙夢,卻面臨極大財務空洞。

「六年投入了近7000萬元,是一般太空研究的幾萬分之一不到的金錢,但眼看著就要斷炊了……,」前瞻火箭研究中心主任吳宗信看經費就要見底,心急如焚,「真的很不甘願。」就在這寒冷無助的冬日中,透過學生牽線,他認識了年輕的群眾募資顧問專家林大涵,這才燃起一線新希望,「走群眾募資或許是唯一的活路,我們不懂網路、也不懂包裝、或影片怎麼拍,幸好有這個年輕人幫忙,讓我們可以專注在技術上。」

募資專家 台灣沒人比他懂

吳宗信教授口中那個讓他重新燃起希望的年輕人是年僅27歲的貝殼放大執行長林大涵。林大涵,個頭不特別高,有圓圓的稚氣臉龐,但因忙碌睡眠不足,經常掛著一雙熊貓眼,工作室中還放著兩卡皮箱。同事們爆料,「那是大涵的換洗衣物,他常將就睡在公司沙發上。」

英雄出少年,其實林大涵是台灣最大募資平台Flying V的共同創辦人。幾年前,還在台大圖資系唸書時,因為成功主辦台大藝術季,被無名小站創辦人林弘全相中,延攬加入Flying V,輔導過近300個大小募資案。

到目前為止,台灣人在國內外募資平台的群眾募資總金額約3.7億台幣,林大涵跟他的團隊就參與將近一半、約1.8億。貝殼放大營運長楊晴惠比喻,在台灣群眾募資界,「如果大涵說自己是第二名,沒有人敢說自己是第一名!」

「台灣沒人比他更懂,」Inside網路趨勢觀察共同創辦人、貝殼放大技術長王佑哲則形容,林大涵講話快、反應快,做事速度永遠比想像快,不喜歡被人問倒,關於群眾募資相關法律、會計、金流規定,他都清清楚楚。

318學運成名 啟發創業心

三年前開始,林大涵參與過太多重量級募資案,包含台灣第一個破百萬的「超電能飛行表」,一直到「看見台灣首映會」、金曲獎入圍的放克兄弟專輯,還有喚起對瀕臨絕種台灣黑熊重視的「黑白動物彩色夢」,都大獲成功,也幫Flying V打響名號。

但真正讓林大涵出名,是2014年3月的318學運。3月23日凌晨2點鐘,熟睡中他接到朋友來電:「有人在PTT上集資在紐約時報上登廣告,你要不要幫忙?」林大涵睜著惺忪雙眼回信,約發起人隔天碰面,殊不知,這竟改變了原本僅是云云鄉民的他。

一天之內,他先跟發起人討論,再搶時效,花幾個小時,幫忙修文案及最後方向。集資廣告案子上網不到24個小時內,就募到超過690萬元。林大涵回憶,後來紀錄片工會也找上門,討論做太陽花學運的紀錄片《太陽‧不遠》,短短時間內又募集到破500萬元,比預定目標200萬元多了1.5倍。

這些公民參與,喚起林大涵創業的想法,他發現有太多人想做有意思的事,甚至不少人空有好產品,卻不懂宣傳,也不會架設網站,「台灣前60大群眾募資案,竟把1/3的錢都花在庶務上,真的太浪費資源了。」他想做的是全套顧問服務,讓新創團隊無後顧之憂,可以專注於最核心的事務上,這才跟幾位Flying V老同事,一起成立貝殼放大。

擔任包裝軍師 贊助金狂飆

長居英國、國內知名文創募資平台嘖嘖創辦人徐震提到,像國際最大群眾募資平台Kickstarter,也只是單純平台,不提供募資人任何意見,因此國外也出現不少新創團隊的顧問服務公司。
最近,創下台灣人群眾募資最成功案例的FLUX 3D印表機,背後就有林大涵擔任包裝軍師。

FLUX已創下台灣人上Kickstarter募資最成功案例,短短二個多月內飆破164萬美元(5260萬台幣)贊助。很讓人驚訝的是,背後開發者大多是大四學生,年紀21歲上下,沒有包袱是他們最大優勢,從使用者經驗出發,琢磨出這台引起轟動國際的3D印表機。

領頭的柯軒恩,念台大資工系,因為大學室友、台大機械系的游雋仁,年初從淘寶上買回3D印表機套件,興起DIY組裝3D印表機的念頭,沒想到兩人卻玩出事業心,「軟體介面太複雜、太難用,想說自己做做看。」2014下半年索性休學,專心創業。

雖然坊間已有各樣3D印表機,但見過FLUX就知道,功能更強大。不僅能列印3D模型,有雷射雕刻功能,打開底座還藏有3D掃描鏡頭,加上他們研發的手機App,把本來讓一般人頭痛的3D列印變得親民,另外,更吸引人的還在FLUX開放的本質,可讓玩家自行開發更多外掛功能。

「雖然產品還是自己最了解,但是顧問服務就如同推了新創團隊一把,」負責FLUX營運,念台大MBA碩一的林士生講解,之前的文案採用循序漸進法,從組裝講起,強調簡單好用。但是林大涵看過後,立刻大改架構,建議應該主打「多功能」合一,模組化設計,更凸顯FLUX特色,影片也從5分鐘精簡成2分多鐘,讓人更一目瞭然。

抓準商機 臺灣吧的幕後推手

林大涵另一個輔導成功案例是「臺灣吧」。「哈囉!大家好,歡迎光臨臺灣吧,今天要跟大家聊聊台灣的現代化……,」這是近幾個月來網路上,最紅的說書人。帶點戲謔的幽默口吻,搭配輕鬆動畫講述臺灣史。才開台3個多月、每月做1~2檔動畫,創下破10萬粉絲訂閱的少有紀錄,獲頒YouTube年度創意獎。

動畫中的主角台灣黑熊「黑啤」,以及Q版帝雉「藍地」,在短短一季中,成了當紅角色,周邊產品3個月內大賣250萬元,也讓四個自稱「小屁孩」組成的新創公司,快速損益兩平,更吸引不少大廣告主叩門洽談聯名贊助、角色授權。

發起「臺灣吧」的新銳製作人謝政豪(DJ Hauer),霸氣外露,說起話來直接嗆辣,用台語更貼近地形容就是「金秋」,「我步調很快,只對重新定義產業有興趣,現在這個時代,知識是免費的、開放的,你要抓住觀眾眼球,而不是塞東西給他。」

但是,即使是謝政豪這般自信的人都坦承,若是沒有林大涵提供顧問服務,不可能走得下去,「如果我還要去管倉儲跟客服,整個經營都會垮掉。」

臺灣吧上至公司策略、財務建議,林大涵都深刻參與。實務面的部分,貝殼放大還協助管理、製作網站,架設金流後台、負責出貨跟服務,甚至幫周邊產品找製造供應商。

這才讓幾位藝術家性格的年輕人,沒有後顧之憂,能發揮創意,做最擅長的事。當群眾募資愈來愈興盛,周邊的服務商機也會跟著興起。林大涵也算是抓緊這種商機的台灣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