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成乾癬患者疏於治療 恐引爆至少35種疾病危機

據社團法人台灣乾癬協會觀察,高達4成乾癬病友僅重視乾癬皮膚徵狀,曾自行中斷治療,但根據研究指出,乾癬屬全身性發炎疾病,也會影響全身多個重要器官,腦、心、肝、腎都恐遭殃!響應世界乾癬日,同時亦回應國際乾癬聯盟『Psoriasis Be Informed 乾癬即時通』的訴求,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與台灣乾癬病友協會共推「More than Skin」主題活動,呼籲病友應隨時注意疾病狀況,積極就醫,也提醒現有生物製劑療法可助病友更精準抑制炎症反應。

研究指出乾癬長期炎症 恐成全身多種器官受損

甫屆退休年齡的大學教授,多年前罹患乾癬,但當時屬於輕度乾癬,在皮膚病灶改善後便無積極規律回診。殊不知去年開始,她的手腳與下背關節開始感到僵硬腫痛,雖然立即就醫並確認是乾癬性關節炎,但因輕忽乾癬性關節炎的嚴重性,加上有時因工作忙碌,忽略規律回診,在短短一年內,她不僅關節嚴重退化,手指關節扭曲變形,須以拐杖、輪椅代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甚至體內的三高指數也超標,有心血管阻塞的危機。

台灣乾癬病友協會秘書長王雅馨憂心指出,根據協會的輔導觀察,恐有高達4成病友在日常生活中僅關注皮膚表面的病灶,甚至不清楚自身體內可能存在著發炎的警訊而忽略了最根本的問題。更有3-4成病友,有過自行停藥的經驗。

臺灣乾癬暨皮膚免疫學會理事長蔡呈芳教授指出,乾癬屬於免疫疾病的一種,乾癬屬於全身性慢性發炎疾病,患者不但有外顯的皮膚症狀,連頭皮、指甲都可能有乾癬,更面臨從頭到腳的共病風險。蔡呈芳教授補充,在門診上,最常見的共病影響就是乾癬性關節炎,約有3成的患者會合併有乾癬性關節炎的狀況,特別是在頭皮、指甲與皮膚皺褶處有皮膚乾癬的患者罹病風險更高,且大多數的患者都會出現指甲變形的問題,若乾癬病人如果發現自己的指甲出現凹陷、變形、甲床分離,並且搭配關節疼痛,像是下背疼痛、香腸指、足底筋膜炎等問題,就需要懷疑是乾癬性關節炎。

國際研究顯示,乾癬除了常見的皮膚與關節炎症狀,因全身性發炎,恐廣泛影響全身多個重要器官,引發至少35種疾病。

呼籲勿僅停留皮膚病灶改善 精準治療抑制體內炎症蔓延

針對乾癬的治療方式,林口長庚醫院皮膚科副教授級主治醫師黃毓惠補充,乾癬是無法痊癒的疾病,採取正確的治療方式後,方能抑制疾病持續惡化。傳統治療以類固醇及口服藥物為主,但目前健保已給付生物製劑,相較於傳統治療可以直接抑制發炎反應效果更精準。

黃毓惠醫師指出,醫師在為病人設計療程之前,會根據患病面積將病情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三個等級。輕度是指病灶範圍小於全身面積 3%,中度是指病灶範圍占全身面積的3~10%,而重度則是病灶範圍大於全身面積的 10%。以治療的原則來說,中度以及嚴重型的乾癬患者,一開始會提供照光以及口服藥治療,若患者已經合併乾癬性關節炎,這些治療僅能控制關節的疼痛,對於關節的破壞本身並無任何幫助。

黃毓惠醫師補充,生物製劑能標的免疫系統的特定環節以達到治療目的,不僅能改善皮膚症狀,對於共病的發生也可能到預防的效果,有助於延緩關節破壞,減少關節變形的機率。此外,生物製劑對於肝腎負擔也較小,安全性相對較高。她也提醒,每個人適合療法不盡相同,建議患者可針對自身的狀況與主治醫師討論適合的治療方式。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京都醫科大學研究證實:新冠病毒可在人類皮膚存活約9小時,為流感病毒的5倍
相關報導》 抗老保養品幾歲開始用最好?25歲擦會不會提早老化?皮膚科醫師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