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采!至少4千年前台灣就是「南島語族」發祥地

喝采!至少4千年前台灣就是「南島語族」發祥地

越來越多國內外學者從各領域研究推定,台灣是南島語族(Austronesian)的發祥地。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研究員劉益昌,9月5日參加台東阿美族古船活動時進一步提出「4,000年前台灣首就在台東」論點。 英文媒體《台灣新聞》(Taiwan News),9月6日報導指出,阿美族古代竹筏帆船試航活動,該船隻由台東市沿海藉風力航行到太麻里海邊。學者劉益昌參加該阿美古船重現活動時指出,台灣原住民應該早在4,000年前,就有能力建造航海竹筏帆船;早於日本時代的台灣文獻就記載了相關的打造方法。類似的造船工藝,在50年前的菲律賓、越南,都能發現到。 南島語族大擴散,首都在台東 中研院學者劉益昌的假設認為,近4,000年來台灣和南島國家有船隻往來,並提出「海上南島玉路」的研究方向。他說,4,000年前台灣特有的玉飾(即玉玦),可能透過類似帆船由台東,傳播至呂宋島、婆羅洲、印度以及中國沿海地區。 《中央社》(CNA)引述劉益昌的說法指出,台灣玉原產地在花蓮,4,000年前人們從花蓮把玉運到台東,並在現今富山、杉原一帶成立玉器加工場。南島民族從台東帶著玉器當信物航向東南亞等國。他認為,「南島民族不但發源自台灣,而且當時台灣的首都就在台東。」4,000年前的台東可能比現在還熱鬧。 許多國、內外學者,根據語言、考古,以及基因檢測結果,提出相關研究推斷認為,「台灣是南島語族的起源地之一」。而且還擴散至海南島地區,越南南部、菲律賓、馬來群島;往東更擴散至南美洲西方的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往西遠及東非外海的馬達加斯加島(Madagascar),南抵紐西蘭。「廣大的南島語系發祥地就在台灣」,從上述多個層面的研究彙整,足以形成此一推斷。 南島語族「出自台灣」發現者貝爾伍德 2005年4月25日,澳洲考古學者彼德‧貝爾伍德(Peter Bellwood),曾應邀前往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演講。之前,他根據碳元素測定的考古證據,提出南島民族由台灣向外遷徙的推論;到目前為止,台灣是南島語族的最古早起源,依時間序列,緊隨其後者,依序為菲律賓、印尼,大洋洲(Oceania) 。此即國際知名的「出自台灣」(Out of Taiwan)假說;該推斷於1991年,首度在《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雜誌發表。該論文提出之後,「南島語族發源地在台灣」論述,幾乎已成為多數國際學者共識。 貝爾伍德的論點認為,菲律賓巴丹群島和越南北部,所挖掘的玉玦(即耳環又稱耳墜,為戴在耳朵的飾物),和台灣息息相關;因為南太平洋島嶼地區,並沒有產玉;他認為這些玉器,追蹤其源頭應該來自台灣花蓮;另外,在菲律賓出土的陶器,不管是器形、紋路,都和台東東部的細繩紋陶文化,極其類似。 另外在澳洲從事考古研究的台灣學者洪曉純,於2007年也發表相關考古成果。目前東南亞目前最早的史前遺址是在呂宋島,大約是在4,000年前,和台灣東部文化遺址很相似。另外,也在呂宋島、越南等遺址發現台灣玉;洪曉純認為在其它南島國家發現台灣玉,證明了台灣文化擴散的單向遷徙型態(one-way movement pattern)。 《中央社》報導指出,台東台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助理研究員李坤修帶領的「舊香蘭史前遺址考古隊」,曾在舊香蘭遺址,挖掘一顆奇特耳飾,這個耳飾是玉石打造,放在石棺旁,並非陪葬物。李坤修認為,這個耳飾在考古層面意義非凡,尤其在「台灣是南島民族發源地」的這個區塊。這個耳飾有可能是「貿易」行為從菲律賓或越南到台灣;也有可能是台灣當地仿造。這2種情況,呈現截然不同「文化意涵」;然而,不管是哪種情況?皆更進一步證明,南島民族和發源地台灣之間的「文化回饋」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