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台股解放日 成交量縮、外資賣不下去 利空逐漸消弭
-
【黃俊超╱先探2345期】
聯準會主席鮑威爾談話過後,市場稍微恢復信心,股市也獲得喘息空間,然而全球政經局勢仍將持續隨著川普而變化,除了俄烏與中東兩地的實體戰爭的進展之外,川普計畫於四月二日宣布對特定國家徵收「對等關稅」,並稱當日將是美國的自由解放日,雖然實際名單尚未出爐,不過財政部長貝森特提到「骯髒十五國」,很有可能就是主要實施的對象。
從對美國貿易額名單排列,加上部分商品課徵高關稅的國家來推斷,亞洲包含台灣、中國、日本、南韓、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與越南,歐洲的歐盟、德國、愛爾蘭、義大利與瑞士,美洲的墨西哥與加拿大。川普曾經計畫對晶片、藥品、鋼鐵與鋁等課徵關稅,對台灣而言,就算台積電(2330)已宣布加碼投資美國一○○○億元,恐怕也仍有高機率受到衝擊。
川普對關稅保持彈性
川普也企圖將手伸進中立的聯準會,公開表示聯準會應該要降息,而近期決策會議點陣圖顯示,今年將僅降息兩次,不過四月起將再度放緩縮表,每月美債到期不再投資上限由二五○億美元降至五○億美元,整體縮表幅度由每月六○○億美元降至四○○億美元。主席鮑威爾在會後記者會提及川普關稅的不確定性,將使得硬數據(實際經濟數據)與軟數據(調查數據)出現明顯落差。
鮑威爾明確表示,縮減步調的調整不只是暫時措施,而是聯準會穩步推動量化緊縮結束的方式之一,縮表預期除了可舒緩美債供需,也等同減緩回收市場流動性的速度。此外,聯準會經濟預測報告也下調今年GDP預估值,從二.一%降至一.七%,並小幅上修失業率、通膨率與核心通膨率,不過利率路徑維持逐年降息預估並沒有改變。
回到即將引爆的對等關稅上,雖然川普表示政策具有彈性,且是互相的,但是並無意為關稅設豁免,並稱一旦開啟先例,就必須對所有人開放,川普的關稅政策,對美國將可帶來更公平的貿易條件,也或將能提升生產與就業等正面助益,不過卻也可能引發關稅戰,與新一輪的全球關稅壁壘,成本最終轉嫁回到美國企業與消費者身上,進而影響消費力,推升通貨膨脹並阻礙經濟成長。
外資賣壓出現趨緩
央行總裁楊金龍日前表示,雖然與美國財政部溝通良好,不過看起來不確定性高,確實存在隱憂,單純從關稅角度來看,台灣應該不在其中,以平均關稅來看,美國三.三%、台灣六.五%,但是加權稅率美國二.二%、台灣一.七%,不過若從對美國順差角度切入,台灣對美國順差的確相當大且持續增加,主要是美國需要台灣晶片與伺服器,且台灣輸出給美國的獲利率,遠低於美國業者銷售給其他客戶,並認為台美雙方互補且有利,並非是不公平貿易。
針對台灣可能被列入首波名單,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已就各種情境做出假設,並提出可因應的方法,另外也表示中油與阿拉斯加液化天然氣買賣已簽署投資意向書。台灣可能首當其衝的產業是半導體晶片,然而市場多數認為若真的實施高關稅,恐怕對整體科技業都會帶來負面影響。基本上,若是台灣輸美產品對美國產業替代性低、甚至不可替代性,則未必符合川普的美國利益,相對的,要求降低如多年呵護的汽車產業,則對產業與就業具有負面衝擊,但是消費者卻可買到更便宜的價格。
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對全球政經都帶來衝擊,且多國股市都處於歷史相對高檔區,三月截至二十六日為止,外資單月已賣超三五五三億元,高於前二月總和的二一六五億元,全年累計賣超為五七一九億元,不過近日已有趨緩跡象,在期貨市場方面,空單也已較三月上旬減少,態度仍屬相對偏向保守,而投信則改變連續兩個月的賣超,三月轉為買超七九一億元、今年累計買超為七一九億元。
台灣加權指數自一月高點至今已下跌逾一六○○點,近日在二四○日均線附近震盪,加上清明連假緊接在川普關稅政策之後,成交量能已多個交易日萎縮至三○○○億元之下,追價意願偏低,不過仍可留意各企業法說會展望、半導體白名單等題材,此外,軍工與航太產業近期受市場資金青睞,是短線值得特別留意的類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