響應世界海洋日 全台449潛水客一同下海撿垃圾

響應世界海洋日 全台449潛水客一同下海撿垃圾

響應世界海洋日,今(22)日全台19個縣市串連同步進行「海底垃圾清除總動員」,超過449名潛水人員和864艘大小漁船組成的「環保艦隊」,將一同「淨海」。環保署長李應元也到主場基隆的潮境公園參與。過去曾經是垃圾掩埋場的潮境,現在已經劃設15公頃的保育區,不但開始出現海龜、海豚的蹤影,更有珍貴的珊瑚礁因復育工作而出現。 李應元致詞時表示,全世界的海洋塑膠垃圾已經對人類社會造成嚴重的危機,如果再不採取行動,2050年海裡的垃圾就會比魚還要多,而這些垃圾會透過食物鏈的轉移,從小魚到大魚,再次回到人類身上。今年上半年總共清理至少192噸的海底垃圾,今天更大規模動員,這也是環保署首次和各地方政府共同參與全球性的世界海洋日活動,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淨海活動。未來希望透過政府和民間的力量結合,從熱點開始,擴及其他海岸,讓全民一起為台灣的海洋環境盡一份心力。 「揪潛水同學會」的潛水教練林祐平表示,其實這裡的潛水客不只是有活動的時候才會撿垃圾,而是已經養成愛護環境的風氣。大家下水時,都會隨身帶著撿垃圾專用的「洋蔥袋」和處理纏住珊瑚的漁網的潛水剪刀;看到有釣客或是遊客捕撈、釣魚或丟垃圾,也都會自發性地勸導。林祐平說,以前在台灣東北角潛水,一下海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垃圾,現在從基隆的潮境開始,竟然可以看到鯨鯊和海龜,漸漸覺得「還是有希望的!」 烈日下有130名潛水員報名參加淨海活動,出發前在基隆八斗子漁港合照。圖/張家銘 林祐平強調,重要的還是減少垃圾製造。因此他們從去年的海洋日活動現場,就已經不再提供任何瓶裝水;而讓志工吃飯的活動中心,也要求大家自備環保杯和環保餐具,現場也借用鐵製餐具,整個環境力求不製造一次性的塑膠容器。林說:「不能用免洗餐具,大家一定會覺得不方便,但久了大家就知道要自己找到替代的方式,這樣就是一種養成和教育。」 淨海行動結束後,大家將從海底撿到的垃圾帶上岸進行分類,當中有漁網、寶特瓶、塑膠袋,甚至也出現鞋子等物品。許多潛水人員都表示,今年的垃圾明顯比去年少很多,希望透過教育、宣導等,喚起社會大眾對海洋的愛護,有一天將不需要再帶著垃圾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