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徵兆陷中年危機! 職場、家庭、經濟釀壓力

40到60歲的中年階段,因為正值壯年期身上扛的壓力增加,讓不少人出現了中年危機,開始出現抑鬱、冷漠、疲累,或是缺乏真正的目的或企圖心,其中許多的壓力可能來自於制式的社會期待所造成的壓力,也有不少國家認為,中年危機不再是個人問題,而是社會議題,因為每三名的憂鬱症患者中,就有一人是中年族群。

圖/TVBS
圖/TVBS

自家窗邊悠閒的彈著鋼琴,沈浸在音樂裡,身心靈都因為琴聲的洗禮,感到愉悅,進入家庭後做了30年全職家庭主婦的謝小姐,認為人生不是只有屋裡的人、事、物,反倒繼續充實自己,不被負面情緒牽動,落入中年危機。

中年女性謝小姐:「其實很多觀念是自己造成的,你會覺得是一個挫折,那是一個煩惱,都是你的想法造成的,你就會成為一個,好像把自己卡住了。」

孩子大了脫離了對母親的依賴,突然自己的時間和空間增多,有的人因此失去重心,感到焦慮,或是邁入中年,夾雜在家庭、婚姻、職場、或是經濟之中,就被壓力這塊大石壓得喘不過氣,開始出現抑鬱、冷漠、疲累,或是缺乏真正的目的或企圖心,也感到眼光不再長遠,甚至變得自我中心,無視於最親近者的需求,以至於尋求人為或外來刺激。

中年女性謝小姐:「人要活出彈性,不一定要怎麼樣怎麼樣,就是隨著你的感覺吧!如果你今天覺得說,我今天好像覺得有點悶悶的,你就出去走走啊!你一定要有一個重心,譬如說你的人生目標,譬如我就覺得說,我這輩子我想成為自己跟別人,生命中的天使,我有這個目標之後,我覺得我每天都過得很有能量。」

脫離職場30年,謝小姐不畏懼再次投入,報考領隊、導遊證照,學習新事物,讓心靈滿足才是關鍵,但不見得,人人面臨困難都能正面應對,英國曾經針對不同年齡層的心理狀態進行研究,發現在25歲之前會出現憂鬱、焦慮的小高峰,隨著年齡症狀漸漸減輕,但30-35歲又開始升高,直到45-50歲左右,達到最高點,60歲之後才又下滑,因此可以得知中年人壓力最大,出現憂鬱、焦慮症狀的比率也最高。

圖/TVBS
圖/TVBS

記者謝丹慈:「中年危機其實就是一種心理危機,而根據統計,80%的人在進入中年時,都會受到影響,如果每三位的憂鬱症患者當中,其中就有一位是中年族群,而如果攤開男女比例來看,女性又比男性更容易陷入憂鬱,比例來到了二比一。」

確實進入中年階段,被認為是社會中的核心,同時也可能面臨到工作發展不順,或是缺乏成就感,甚至婚姻或其他重要關係陷入困境,再加上來自於刻板印象中對性別的期待值,當然如果落差越大,也就造成了中年人心理上的壓迫。

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葉北辰:「好像覺得說,我預期我應該要怎麼做,或者是這個社會,預期我要做到什麼樣子,可是我覺得我好像沒有真的那麼有貢獻,所以我就會覺得自己好像卡在這邊,甚至覺得說懷疑自己是誰,覺得自己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因為社群媒體,我想國外有太多的研究,就是說造成大家會相互的比較,比較誰吃的比較好,誰過得比較好,中年危機為什麼會發生,有個非常重要的部分就是,就是自我的期待,就是你自己的表現,跟社會的期待其實是一個落差。」

因為和自己所期待的有所不同,再加上社群媒體上,包裝出來的人生,真真假假反倒變成了惡性循環,有些人開始逃避,甚至行為開始反常,像是購買昂貴的物品,辭掉穩定的工作,或是穿著行事仿效青少年,藉以逃離心理所面臨的危機感。

圖/TVBS
圖/TVBS

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葉北辰:「人到中年的時候,要重新做一件事情,就是我們要重新來檢視一下自我認同,可能有些過去的角色我已經放掉了。」

而在最近幾年氣候變遷、通膨壓力、惡烏戰爭還有新冠病毒,這些負面的消息注入到生活,也變成一層陰霾,因此讓不少國家開始正視情緒所帶來的社會危機。

東吳大學社會系副教授劉維公:「我認為最終還是要回到一個課題,你怎麼樣找到一個,比較有意義的生活,這種有意義的生活,我認為透過人與人的連結,尤其在實質上的,在實體世界,具體環境的人與人,像我們現在面對面這樣子的互動。」

畢竟沒有任何一種靈丹妙藥能解決中年危機,也有人認為中年危機根本不存在,只是走到了中年隨之的壓力遽增,只是因為將自己人生必然遇到的問題投射到了同一個名詞裡,而心理師也提醒,這不是錯也沒有錯,溫柔的善待自己,正視問題求助他人,設法解決,路面上的顛簸也許就能揮去。

更多 TVBS 報導
低薪、升遷機會少「對職涯悲觀」 每2人有1.02人想離職
ChatGPT融入教育 美教師教小學生活用
惹不得!3星座「聰明絕頂」手段狠 秒識破心機鬼耍花招
共事超痛苦!職場難搞同事星座Top3 第一名行徑最討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