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個正確保健牙齒的方法! 第4點做錯反而更容易蛀牙

很多人都以為避免蛀牙的方式,最好就是飯後馬上刷牙,但其實這種行為會讓牙齒琺瑯質被破壞,提高蛀牙風險。台大醫院牙體復形美容牙科主任、台大牙醫系教授陳敏慧醫師,接受《好健康》雜誌諮詢時指出,口腔的主要功能包括咀嚼、發音,也是每個人的外貌中很重要的一環。口腔擔負了人體最基本的功能-吃東西,一旦牙痛、無法咀嚼,很多人會不想吃東西。小孩子或青少年在發育過程中,若忽略口腔保健,可能造成發育不良;成年人或老年人若有齲齒或牙周病,導致牙齒功能不佳或缺牙現象,亦可能造成身體營養失衡,抵抗力衰減。因此,咀嚼功能是否健全,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講話是人與人溝通最基本的要素,缺牙或牙齒排列不整,可能造成發音不準確,影響溝通。此外,口腔的健康與外觀也會影響一個人的自信心。

不正確的刷牙方式可能會提高蛀牙風險
不正確的刷牙方式可能會提高蛀牙風險

以下為口腔常見問題:

齲齒(俗稱蛀牙):

形成原因是吃完東西後,食物殘渣若未清除乾淨,會附在牙齒表面,口腔中的細菌也會附在牙齒表面繁殖,並分解食物而產生酸,導致牙齒被酸破壞、脫鈣,造成蛀牙。若僅蛀到牙釉質,牙齒表面會看到一小點黑黑的,此時吃甜食會覺得牙齒怪怪的,此階段若即時發現予以補牙,方法較為簡單;若蛀到牙本質,喝冰水時會感到酸痛,也還可以靠補牙改善;嚴重時,蛀到牙髓,細菌感染引發牙髓發炎,就必須進行齒內治療、製作牙冠等,「工程」就比較浩大了。

顳顎關節病變:

顳顎關節主管嘴巴的張合、運動、咀嚼、講話,一旦此關節有問題,可能關節運動時會有聲音或嘴巴有可能張不開,影響吃東西、講話等正常功能,應至牙醫處檢查,必要時可接受專科治療。

牙周病:

牙菌斑與牙結石均會造成牙齦發炎,當發現刷牙時容易流血,極有可能是牙齦發炎或牙周病,建議要每半年定期接受牙醫師清洗牙結石。牙周病嚴重時,牙槽骨會被破壞吸收,因此,患有牙周病時牙齒會動搖,除了清洗牙結石之外,要特別注意口腔清潔,有時需要透過牙周手術治療。研究顯示,牙周病與口腔清潔有關,並且與身體免疫力及系統性疾病,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可能有相關,因此,有牙周病一定要好好治療。

口腔癌:

一般口腔潰瘍、破皮,大約1、2週會痊癒,若口腔黏膜發現有白點、潰瘍,且持續存在很久都無法痊癒,就要小心可能是癌前病變,應儘早接受診治。預防之道除戒菸、戒檳榔外,不妨多利用衛生署國民健康局提供的口腔癌篩檢,凡年滿30歲以上,且曾經有抽菸、嚼檳榔者,應每2年做1次口腔癌篩檢。

五個正確的牙齒保健秘訣

想要有一口好牙,一定要知道正確的牙齒保健之道:

1.牙膏擠進刷毛

牙齒的保健之道,從擠牙膏時就要注意。很多人擠牙膏時只把牙膏擠在牙刷表面,一刷牙,大部份的牙膏都掉了,牙刷上只剩下泡沫,而含有抗菌及抗敏感等有效成份都不見了,所以擠牙膏時,一定要把牙膏擠進刷毛內,牙膏的有效成份可以慢慢釋出在每顆牙齒上。

2.貝氏刷牙法,一顆顆刷

刷牙的時候注意要一顆一顆刷。其實很多敏感性牙齒,都是因為錯誤的刷牙方式,尤其是貪快直接用橫式刷牙,想一次解決整排的牙齒所造成,正確的「貝氏刷牙」法,是要讓牙刷和牙齒呈45度角,輕輕地以畫圓的方式按摩清潔牙周和牙齒間的「牙溝」,因為這裡是最容易藏牙菌斑的地方。刷牙的時間至少要刷3分鐘以上,如果使用含藥的有效成份,牙膏在牙齒停留的時間最好持續更久的時間。

3.吃完酸性食物要多喝水漱口

更要注意的是食物的選擇。很多人喜歡吃酸性食物,喝酸的飲料,例如碳酸飲料、各種果汁、乳酸飲料等等,如果吃完沒有注意,很容易造成牙齒的酸蝕;而有些飲料雖然不見得很酸,但是卻很難中和掉,而且會和牙齒琺瑯質產生螯合作用,吃完後會讓牙齒繼續脫鈣,特別是含檸檬的飲料,因此吃完各種酸性的食物,一定要多喝水及潄口,把這些酸性中和及沖刷掉,避免造成牙表面持續破壞。

4.飲食後半小時以上再刷牙

刷牙的時機也很重要。「飯後馬上漱口、刷牙」可能是大家心目中最標準的口腔衛生清潔方式,但事實上,飲食後口腔內會呈現酸性,牙齒表面會軟化,如果飯後馬上刷牙,琺瑯質反而更被破壞,而口腔酸化及牙齒軟化的時間,甚至可能維持半小時以上,因此建議飲食後不要馬上刷牙,可以先喝礦泉水等鹼性的水中和掉口中酸性。其實飲食後半小時到一小時內口腔內的口水多,不容易蛀牙,所以最好飲食後半小時以上再刷牙,就能避免不當刷牙造成牙齒損耗。

5.定期檢查牙齒

同時,也要少吃太堅硬或纖維太粗的食物、勿嚼檳榔等等,避免損耗牙齒;另外,牙周病造成的牙齦萎縮也是引起牙敏感症很重要的原因,最好定期檢查牙齒,在牙周病初期即進行控制,才能及早保護牙齒。

全文連結:
人體奧妙—口腔 牽一「齒」動全身
救救敏感性牙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