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家中企從美股下市,美中角力戰中求「自保」?看懂背後有哪些問題

中國五間國營企業日前宣布將在2022年8月底,自願從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下市,其中包含中國人壽、中國石油、中國鋁業、中國石化與上海石化,都將終止在美國發行的存託憑證(ADR)。

5間公司都一致表示下市的原因有二:公司ADR在美國資本市場過低的交易量,以及所負擔高昂的行政及資訊揭露成本。

事實上,從5家即將下市的公司來看,在美國ADR交易量僅為中國、香港兩地交易量的零頭。

三地資本市場過去30日平均交易金額(單位:百萬美元):

|公司|美國|中國|香港|
|----|----|----|----|
|中國石化 | 17 | 77.9 | 75.1 |
|中國石油 | 15.1 | 104.8 | 88.8 |
|中國人壽 | 3.3 | 9.7 |21.2 |
|中國鋁業 | 1.7 | 117.1 | 37 |
|上海石化 | 1.5 | 15.1 | 10.8 |
資料來源:彭博社,美股金額為ADR比率調整後

這些中國企業為了維持在美股上市,需要承擔較高的行政與作業成本。原本就沒有獲得更高的本益比、更多的資金,如今又必須加上美中角力、國家安全考量以及會計審查等問題,對這些中企來說,從美國市場下市似乎是最佳安排。

中概股在美國上市的會計揭露問題

根據《彭博社》報導,美國證監會要求,所有上市公司都必須接受美國公開發行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的檢查。但是在近20年內,中國都拒絕讓美國審查單位稽核中國企業的營運情況。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圖/PCAOB 年報
Public Company Accounting Oversight Board 圖/PCAOB 年報

PCAOB主席威廉斯(Erica Williams)表示,自願下市不代表PCAOB會停止審查公司的財務,且PCAOB的檢查權限是有追溯性的,這表示這些公司離開美國資本市場後,仍必須配合提供相對的文件供審查。

美國國會在2020年12月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Holding Foreign Companies Accountable Act, HFCAA),法案有兩個主要規定,第一點是,PCAOB若連續三年無法對外國發行公司的財報進行審計,證監會有權禁止股票交易;二為外國發行公司應揭露是否有外國政府掌握實質控制權(政府官員占董事會席次、持股比例等)。

中國則是於2009年頒布的《關於加強在境外發行證券與上市相關保密和檔案管理工作的規定》,要求境外上市的中國公司在國內的工作底稿等檔案,應存放在中國國內。如果文件需提供給境外監管機構,或公開揭露的內容涉及國安或重大利益,應提報國家檔案局批准。

回過頭看,美中兩國的上市公司審計角力目前尚未解決,而2024年又是外國公司問責法的最後期限。威廉斯提到,無論(這些中企)哪年要從美國下市,對他們來說無關緊要,他只需要知道過去外國的發行公司是否有詐欺等不法行為。

目前美國國會正考慮立法,將下市截止日加快到2023年,進一步增加雙方談判的壓力。

離開美國市場之後的選擇

有鑒於這樣的背景,中國企業紛紛未雨綢繆奔赴香港、新加坡,進行「第二上市」或「雙重上市」。

第二上市(二次上市、Secondary listing)
指公司原在某市場第一上市後,在第二國家上市股權,通過國際託管銀行和證券經紀商,讓股份跨市場流通,主要以存託憑證(Depository Receipts, DR)的形式存在。

二次上市享有較短的審查期間以及較少的資訊揭露,因此是成為企業多地籌資的首選;唯缺點會因第一上市地的變更異動而有不確定的風險。

雙重上市(Dual listing)
與首次公開發行相同,需同時滿足兩個市場的監理規範,雖然增加了企業的發行成本,但類似購買一個上市的保險,主要上市地位不會因海外被迫下市而產生風險。

以蔚來汽車為例,該公司2018年在紐約證交所上市,2022年3月先是在以第二上市在港交所掛牌,而後同年5月又在新加坡上市,是全球首個三地掛牌的中國企業。

另一間電動汽車商小鵬汽車,先在2020年8月在紐交所上市,隔年2021年7月則正式在香港聯交所掛牌,成為首家「同股不同權」且以香港為雙重上市的企業。

最慘莫過於中國線上叫車平台滴滴出行,2021年6月在紐交所悄悄IPO,隔年4月自願下市,轉為OTC粉單交易。源於中國政府對於網絡安全的審查,且未在美國掛牌兩年,也無法回到港股進行第二上市。

香港交易所成為中概股「回歸」的主戰場

全球金融中心「紐倫港」之一的香港,自然成為中概股的一盞明燈。港股向來是一個高效率的資本市場,加上「滬深港通」機制,更能有效擴大投資者組成與規模。

根據港交所2022年第一季滬深港通數據,北向(香港投資中國)平均每日成交金額為人民幣1,059億元(約4,700億新台幣);南向(中國投資香港)則為355億港元(約1,360億新台幣),可見投資動能十足。唯目前互聯互通僅開放投資第一上市、雙重上市的股票及部分ETF。

香港交易所 Gong and Exhibition Hall 圖/香港交易所
香港交易所 Gong and Exhibition Hall 圖/香港交易所

美中審計談判的背景下,在香港不論是雙重上市或第二上市後轉主要上市,對企業來說,都能有效分散風險。舉理來說,今(2022)年七月,阿里巴巴才宣布將於近期在香港申請第一上市,成為雙重上市的企業。在面對美國加強監管下,阿里巴巴預計到港股掛牌並透過滬港通,讓公司能有更穩固的資金基礎。

花旗分析師則指出,若阿里巴巴能順利在香港雙重上市,未來將成為其他中國企業ADR的效仿形式。

資料來源:Bloomberg路透社新浪財經CNN

責任編輯:錢玉紘

更多報導
滴滴面臨10億美元罰款,中國監管即將結束?
阿里巴巴香港上市,分析師:具戰略意義,可募得更多中國本土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