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種方式修復地球 讓每天都是「地球日」

去年的地球因新冠肺炎獲得喘息的空間,長年混濁的威尼斯運河一度清澈見底,因廢氣污染而灰濛濛的天空也終於嶄露難得的湛藍,「休息」對2020年的地球,可說是最好的慶祝;隨著疫苗研發,保持社交距離成為默契,人們開始修復因疫情重創的生活,2021年國際世界地球日也以「修復我們的地球」(Restore Our Earth)為主題,呼籲人們不只是因無所為減少對地球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有所為、有意識的盡力修復對地球造成的傷害。

所謂的「修復」很簡單,日常的生活中的每個選擇與動作都可以修復地球,台灣地球日官網便提出51個修復方式,從自備餐具開始,就能減少塑膠及一次性餐具的使用;食用當季且在地生產的蔬果,便能減少貨物運輸的碳足跡;使用友善環境的美妝品、清潔用品,降低廢水汙染;以維修取代購買,延長鞋子與包包的壽命;使用回收水沖馬桶,也能達到節水目的,每個小小的舉動都能累積成為對地球的關懷。

此外,根據國外研究指出,交通運輸佔地球溫室氣體排放14%,台灣排放二氧化碳主要的來源更是以公路運輸為大宗(如汽機車用油),占總體排放量約12.53%,因此每天上下班搭乘大眾運輸工具更是修復地球的好方法,Yahoo奇摩便與等公車系列App共同推出「種樹任務」公益行動,搭乘公車的同時可在App上種出虛擬小樹,虛擬小樹一旦達成12萬棵的門檻,Yahoo奇摩還會加碼認養真樹,讓通勤時光更有趣,還能一舉「樹」得。

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館推出「地球日市集」,以「感恩、療癒、蔬食」三大主題,將於市集推廣生命教育並發起「吃素愛地球」線上聯署活動,號召人們視自身狀況吃素,一起減少碳排放愛地球。綠色和平組織舉辦「童你講故事」氣候與環境繪本線上共讀會,並推出兒童繪本《無家可歸的我》,希望讓兒童建立氣候危機意識。

台北市紅坊文教藝術協會4月24日以「展開一場屬於你的台灣永續生活」為題,規劃環保電影院、地球小市集、地球工作坊與地球小論壇,讓民眾得以透過環保議題中具影響力的短片和舊物再生的手作體驗,和地球來一場美好的約會。

放眼國際,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邀請全球40個國家的領導人於4月22日及23日參與為期兩天的虛擬高峰會,探討氣候變遷危機。美國太空總署(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自4月21日起至4月24日也將舉辦線上研討會,讓民眾可與NASA的地球科學專家直接對話,了解地球更多元的面向。

一旦人們將自己視為地球的療癒者,把每個起心動念作為修復地球的方式,在這後疫情時代就氣候變遷議題繼續努力,必能一同打造人類與生物能永續共存的地球,每天都是大家的地球日。

AR直擊全球氣候變遷

看更多深度報導
台灣又渴又澇 2021遇56年大旱 2050恐水淹六都
全球均溫若升3℃ 數百個生物多樣性熱點恐消失
非法取得的亞馬遜土地,竟在臉書公然販售?
為寶貝留下更好的地球,給新手爸媽的環保備忘錄
3分鐘看懂全球環境焦點:2021年3月,毋忘核災氣候緊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