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千人手刀挺!民眾發起網路連署「記者提問採實名制」,網:支持加攝影機拍記者席

民眾提案「記者會記者提問實名制」。(圖片來源/擷取自「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民眾提案「記者會記者提問實名制」。(圖片來源/擷取自「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

近年來民眾積極參與公共事務,透過線上直播或記者會瞭解政策與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動向,同時,民眾逐漸注意到有些媒體在記者會上的提問,體現其素質不足問題。

因此,有民眾提出「記者會記者提問應採實名制」的連署提案,望有助於提升台灣的新聞水準,該提案雖在一天內通過附議程序,卻也激起多方討論。

連署要求記者開問前「先自我介紹」

有民眾 17 日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出此案,該案 20 日檢核通過後便進入附議階段,因在一天內就達到 5,000 人的提議成案門檻,所以相關單位須附議成功後的兩個月內做出回應。

該提案內容提及,雖然媒體在記者會上提問有助於民眾更瞭解政策,不過,「許多記者素質參差不齊,因其本身的知識不足或是對議題完全沒有事先研究,常常浪費寶貴的發問時間」,不但無法行使第四權監督政府,還可能誤導大眾。

為解決相關狀況,提案建議參考國外正式記者會做法,公部門的記者會開放媒體詢問時,要求發問記者在提問時,一併表述自己名字及所代表媒體,以供閱聽人參考其信用度。

提案相信此作法可能迫使媒體更用心準備採訪內容,也不會因為有記者亂問一通,讓其他有用心準備媒體的提問時間「被犧牲」。另外,提案認為該舉不會侵犯個資,因「公開記者會不像深入報導或調查報告有機密性,參加人員及現場討論資料一切皆為公開的資訊」。

民眾爭論不斷:只報媒體名會不會比較好?

許多附議的民眾發表力挺原因,有人稱每位公民都該對自己的言論負責,且擁有第四權的記者更需要;有人認為媒體提問先自報單位及姓名,代表對言論負責與尊重自身職業;有人期待能藉此減少記者浪費時間問無意義問題,並稱面對不肯配合的記者,「也可以在記者會上加支攝影機拍記者席」。

而當有民眾酸「以現在記者素養,沒一個記者能提問了」時,也有人為新聞從業人員說話。許多人認為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表示認真的記者不應受指責,因為大眾要的只是「公平負責的記者職業能力」。

面對記者實名制議題,有民眾考量個資問題,表示或許只報媒體名即可,畢竟記者「大部分都是(依照)上面長官的要求,並非記者本人想要問」,若真要報人名,或許可考量報出「要求問這題長官的名字」。

儘管該連署已成案,連署人數仍不斷增加,截至 22 日上午 11 時,已有 6,102 人附議。

民眾對公共事務的關注度逐漸升高,近期陸續有民眾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上提案,討論開放天竺鼠被帶上台鐵與高鐵、拆除陽明山國家公園擎天崗內的鐵刺網(因陽明山的牛群暴斃)、將國高中生上課時間調至 9 點半等議題。

更多太報報導
繳稅萬歲?心甘情願捧近 3 成薪水給政府,瑞典人親解「背後原因」
「想用一萬多塊在台北租到家庭式房子,只能租到鬼屋」—— 逃離台北會不會成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