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家壽險搶進分紅保單市場 專家:挑選分紅保單留意5個重點

分紅保單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沉寂多年,但近年來卻有越來越多壽險公司加入戰局。(攝影/徐岳鋒)

分紅保單熱銷,也讓越來越多家壽險公司紛紛加入市場,截至目前,市面上已經有7家壽險公司進軍分紅保單市場。保險專家則建議,民眾在投保分紅保單時,應留意5大要點。

紅利不保證給付,但紅利分配比例受法令保障

分紅保單是一種標榜能同時享有「壽險保障」與「紅利」分享的一張保險商品,也就是說,分紅保單除了有壽險基本的保障外,透過與保險公司資產區隔的分紅保單帳戶,由保險公司團隊進行投資管理,確保資金及投資運作與其他不分紅保單分開計算,讓保戶有機會獲得保單的紅利,但同時也得一起承擔風險。

依照現行分紅保單商品的規定,保險公司提供給保戶的紅利,至少須為可分配盈餘的70%,保險公司最高只能30%,不過,但這是在保險公司有可分配盈餘的情況下;分紅保單的紅利並非保證给付,若該公司當年度投資成效虧損,則沒有紅利可分。分紅保單的分紅來源來自於死差益、利差益及費差益,其中又以利差益為主要來源。

事實上,分紅保單在台灣數十年前曾紅極一時,但在2008年因遭遇金融海嘯、利率下滑,由於當時的分紅保單有較大比例投資於股票,股票市場出現大幅震盪時,許多保險公司原本承諾給保戶的分紅金額也跟著減少,因而引發後續爭議,隨後各壽險公司也紛紛退出分紅保單市場,因此沉寂了許多年。

已有7家壽險公司加入分紅保單市場

一直到2023年第2季,富邦人壽重磅宣布將重新進軍分紅保單市場後,開始掀起一波熱潮,市場上也從原本只有保誠人壽銷售,接著富邦人壽、法巴人壽、安達人壽也跟進;凱基人壽則在今年4月宣告回歸分紅保單市場,隨後台灣人壽、台新人壽也加入分紅保單戰局,截至目前,共有7家壽險公司推出分紅保單商品。

因應壽險業2026年要接軌兩大國際制度IFRS17與ICS,各家壽險公司都需要累積CSM(合約服務邊際利潤貢獻度)。然而,為什麼壽險公司紛紛進軍分紅保單市場?

凱基人壽主管表示,主要是著眼於市場需求持續提升,為了因應客戶更多元需求,提供客戶更完整的產品線;其次是,增加分紅保單這個產品線後,預計將會增加人壽的CSM以及增加人壽的獲利來源。

台新人壽總經理戴朝暉先前也在法說會上指出,除了觀察到整個市場的需求之外,客戶能透過分紅的方式參與壽險公司的部分經營成果,享受經營與投資績效的好處;同時此商品也能有效進行資產管理與利率風險管理,是適合接軌IFRS17、ICS的商品之一。

也有壽險業者指出,以壽險公司累積CSM的效果來講,過去熱賣的利變型保單,累積CSM的效果會比分紅保單更好,但近幾年利變型保單受到美國升息影響,資金被吸到高利美債、美元定存,加上金管會又嚴格監理宣告利率的調升,使得利變型保單不好賣,因此必須另闢戰場。

分紅保單不適合短期持有,提前解約恐損及本金

隨著分紅保單熱賣,也吸引不少民眾目光。專家指出,民眾在投保分紅保單時,應留意5大要點。

公勝保經市政業務中心城石事業部負責人林浩瑋提醒,第一,分紅保單不保證一定分紅,最重要還是回歸到分紅保單的試算表;第二,分紅保單適合中長期規劃,若中途提前想要解約,只能拿回部分本金,將損及客戶的本金,因此不建議短期持有的客戶去購買分紅保單。

第三,雖然分紅保單是人壽保險的一種,但有些分紅保單對於保障槓桿的倍數中後期才發生,這是否符合保戶對於壽險保障的需求,必須詳細評估,消費者須先了解自身投保的真正目的。

紅利發放類型分為2類,挑選分紅保單留意5重點

第四,在挑選分紅保單上,目前分紅保單的紅利發放類型分為兩大類,包括英式分紅、美式分紅。其中,英式分紅的特色在於,將獲得的紅利直接再滾入保額中,由保險公司再進行投資,對於長期持有的保戶來說,保單價值與保額都有增值優勢;而美式分紅則可以把紅利用現金的方式配出或是儲存生息等。

林浩瑋認為,選擇英式分紅或美式分紅類型,主要就看消費者是否有現金流的需求而定,另一個則是重於資產的累積。

第五,在分紅保單的幣別也分為新台幣、美元計價,如何挑選?林浩瑋認為,消費者在選擇幣別上,若自身未來在資金運用上有美元等外幣資金用途者,則可以考慮以美元計價的分紅保單;但若原本的資金來源、未來運用都是屬於新台幣,那麼就必須要考量是否承受未來的匯率波動風險。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產險業史上第二高罰單 明台產險少報賠償金 遭金管會重罰900萬元
鄉風貌再升級 竹市府成功爭取國土署補助逾2300萬 邱臣遠代理市長:持續邁向宜居永續城市
八大工商團體籲通過台電千億撥補 全國商總許舒博:發電方式不能一成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