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2億補貼細項 服務業占比低

旺報【記者黃佩君╱台北報導】 行政院端出982億(新台幣,下同)「因應貿易自由化產業調整支援方案」細項出爐,服務業占比極低!學者指出,方案偏重支援弱勢製造業,對因應貨貿衝擊有效果;但對目前引起爭議的服貿顯然準備不足,不但簽完才宣布適用服務業,腳步太慢,著重產業也是「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 學者直言,《方案》規畫太過被動,顯示台灣對自由化「有心,但還沒準備好」。 補償措施 應更積極 簽署ECFA後,行政院於2010年核定《方案》,為期10年匡列952億元。在去年服貿簽署後,行政院加碼30.1億元,總經費高達982億。 這筆錢曾被外界批評「看得到、吃不到」,從2011年上路以來,從未有任何產業申請到。經濟部次長杜紫軍曾表示,這是因為ECFA早收清單開放幅度小,的確沒有受損產業。 不過,學者分析《方案》經費,認為與韓國因應FTA相比,經費規模仍然太少,對服務業與勞工受衝擊的因應「相當不及格」;同時的確有部分「看得到、吃不到」的問題,政府應端出更積極的補償措施。 輔導就業 待檢討 學者說,《方案》最嚴重的缺失,是對勞工輔導積極度不足。在輔導勞工就業服務上,勞動部從2010到2013年的執行率,竟然只有65.1%;同時在協助轉業、再就業與就業安定等損害救濟上,4年內都判定沒有受衝擊產業。學者批評,「究竟是沒有衝擊,還是政府沒有主動發現衝擊?相關單位太過消極,需要檢討」。 學者也認為在對貨貿、服貿的因應上「大不同」。ECFA早收及貨貿受衝擊的產業如紡織、建材,從2010年起都已編列經費加強技術輔導;但服貿卻在簽署後才研擬適用《方案》,腳步太慢,同時真正用在受衝擊產業上的只有洗衣、美髮,其餘經費皆是「錦上添花」,用在電腦、線上遊戲、展覽等競爭力較高的產業。學者說,「這是好的投資,但不該是編列《方案》經費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