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個策略 幫孩子面對12年國教

9個策略 幫孩子面對12年國教

策略1  扎根閱讀,培養自學能力
十二年國教改革升學和考試方式,會考小孩不管學習哪一個科目,閱讀能力都是核心基礎,更是未來生涯中能否持續自學的關鍵能力。學生更必須從「喜歡讀」深化到「能讀、能用、能思考」。9歲前,孩子都在學習「如何讀」,父母扮演很重要的陪伴角色。學齡前建立起對閱讀的好感。進入小學後,父母要幫助孩子從選擇適合的橋梁書、持續陪伴和朗讀、累積孩子足夠的閱讀量,都是父母在小學階段中低年級時可以協助的方向。

策略2  培養學習的自我管理能力
小學階段孩子的主要發展重點,是跟學習相關的自我管理能力,比如準時完成家庭作業、時間管理、寫筆記、學習技巧、衝動控制、做規劃等高度運思能力。孩子會透過經驗,累積屬於自己的學習策略和節奏。一邊學習如何學習,7到12歲的孩子也開始享受學習的成果。

從中年級到高年級,學習上也經歷一個從被動學習到主動和整合學習的階段。協助推動國中晨讀的台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助理教授許育健提醒,到小學高年級,學習上要注意多一點判斷、思考等綜合性的學習,若孩子只會被動的背誦,進入國中成績會下降。會考的趨勢也愈來愈重視整合性的思考題型。

策略3  多探索課本以外的興趣
免試入學時代,才藝競賽等項目只有少數學區計分。但國小階段的表現一律不納入積分。父母毋須為了累積孩子的超額比序總分,從小學開始奔波。應該透過才藝課和社團活動的探索找到孩子的亮點,並在生活中培養品格力。

策略4  維持學習動機比考100分重要
《高級中等教育法》規定2020年,特招比率必須從25%降到15%。也就是說現在就讀國小三年級以下的學生,未來走特色招生的機會愈來愈低。會考只要每科答對8成以上的題目,就能達到精熟級,學習上要容許犯錯,不需追求完美的100分。小學階段維持學習動機,成績保持中間以上就可。

策略5  搞懂小學基礎內容,別急著超前
上了國中,和國小最大差別就是分科的專業學習。國小階段通常父母或是安親班盯得緊,學科表現就容易突出。但上了國中課程內容加深加廣,偏重抽象思考,這時學習成果和投入認真程度,往往不見得會呈現正比。因此第一要務不是急著先修超前學習,反而是徹底弄懂國小時沒有打好的學習根基。譬如數學的乘法表、四則運算、分數與小數概念等。

親職專家楊俐容也提醒,國中階段的學習,必須要有「與先前所學知識相串聯」的能力,不是像小學一樣,單一課文精讀就能所向披靡。觸類旁通、廣泛閱讀能力很重要。

策略6  生涯探索,七年級就要開始
家長和老師要幫助學生用國中3年時間探索和學習。參加社團、投入志工,可以幫助拓展視野。多和學校導師和輔導老師溝通,認識生涯輔導工具和學校可提供資源。

親自參觀社區內高中職或參加體驗課程和團隊。蒐集高中職進入大學的進路,做愈多功課愈能掌握趨勢。

現在的國中新生入學都會拿到一本教育部編《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導師或輔導老師將在畢業前針對學生的能力、興趣、價值觀、家人期待、心理測驗、學業表現、社團和競賽表現等綜合評估,建議孩子適合的升學路。家長可以利用這手冊提供的訊息和時程表,規劃國中3年的學習重心。生涯探索變得這麼重要,主要是因為會考小孩面對的是學校供過於求的時代。加上志願序也會計分,選擇哪一所學校當第一志願,幾乎成為入學關鍵。國中生和家長,對於選填志願策略以及自己和高中職生態的掌握變成一個新的顯學。

策略7  定時更新十二年國教資訊
掌握最新、最正確的學區內超額比序資訊和進程,不需被其他學區的相關資訊混淆。譬如,志工時數如何計算?誰來認證?學校提供每學期多少小時?是否足夠?不夠家長可以如何協助?或只是門檻分數,其實家長可以完全不用擔心?

另外也需清楚,明年的十二年國教不管是會考題型、比序細則一定會針對今年上路的實際情況調整。小孩還小的不必提早焦慮,家有國中生就必須追蹤最新的變化。

策略8  暑假多閱讀長篇或科普文章
根據基測題型走向分析,會考題幹有愈來愈長的趨勢,取材也非常生活化,因此專家建議改變過去「背多分」的念書方式,評量卷也不需大量埋頭苦寫,反而應廣泛閱讀長篇及科普文章,學著從中抓出重點,才符合未來升學考試走向。資深退休老師、親職專家牧語軒更務實的建議,家長在國中七年級和八年級階段的暑假,一定要給孩子充分時間自由閱讀。牧語軒強調「暑假是孩子的禮物」,自由閱讀、走向自然,擴大生活經驗,對於學習也有意想不到的幫助。

策略9  有動機才補習,不要補全科
台師大心測中心主任宋曜廷提醒學生和家長,補全科最大的隱憂就是養成學生不去思考自己哪裡不會?哪裡需要加強?最好的補習方式是學生主動知道自己需要加強哪些部分,帶著問題去補習班找到解答。

家長要求孩子補習,但是最後成績沒有起色,孩子很容易推諉「我已經盡補習責任,考不好不能怪我」。家長要破除「有補有保庇」的迷思。

延伸閱讀:【翻轉教育,看見多元學習力】

※本文由親子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新聞影音推薦


來源:沃草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