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青少年更易遭霸凌
國衛院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峻吉博士後研究員表示,兒童期有ADHD的青少年在青春期受到霸凌的風險是無ADHD青少年的一‧五二倍,網路霸凌的風險則為一‧三五倍。
林峻吉與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邱弘毅特聘研究員兼所長利用邱特聘研究員多年投入「台灣青少年至成人長期追蹤調查」資料庫串聯健保資料庫,納入一萬五二四○位研究對象,在回溯其兒童時期是否曾被診斷為ADHD後,結果顯示約有四‧三六%的樣本經醫師確診為ADHD個案。研究結果在控制性別、健康風險行為、家庭經濟狀況及校園因素後發現,兒童期有ADHD的青少年在青春期受到霸凌的風險是無ADHD青少年的一‧五二倍。進一步細分各種形式的霸凌結果顯示,童年期有ADHD的青少年在青春期受到肢體霸凌的風險是無ADHD青少年的一‧四二倍,言語霸凌的風險為一‧四二倍,關係霸凌的風險為一‧四五倍,而網路霸凌的風險則為一‧三五倍。
在如今的網路世代,非ADHD的青少年已經需要同時應對現實與虛擬世界的壓力,但對於ADHD青少年而言,這種挑戰更為嚴峻。過去的研究多集中於ADHD青少年在學校或家庭中面臨的困難,卻忽略了網路世界可能帶來的額外壓力。群體健康科學研究所林峻吉博士後研究員從自身經驗深切感受到,除了現實世界中的霸凌與排擠,網路世界中的攻擊與歧視同樣會對ADHD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產生深遠影響。這些雙重威脅的交互作用,亟需引起社會的關注與更多學術研究的探討。
研究證實,在網路世代下,ADHD青少年不僅須面對現實世界中的肢體、言語和關係霸凌,也需要應對網路霸凌。建議未來除了更加重視ADHD青少年的問題,也應關注打造友善的生活環境。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青少年健康研究領域的著名國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