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不是王 內容才是

當OpenAI的ChatGPT問世時,微軟急於將其和搜尋引擎結合,所以當人們問問題時,搜尋引擎可以直接給答案,而不是給一大堆網站叫使用者自己去找,但如果搜尋引擎不補償那些給答案的網站,那麼許多內容網站可能無法存活下來,導致搜尋引擎無處去找答案,所以這種商業模式顯然有問題。

例如一家典型的數位產品評論網站的辦公室是一個由電線和閃爍的LED組成的空間,這些LED來自筆記本電腦、智慧手錶和許多其他數位小工具。分析師花費數周時間進行實際操作測試,以製作深入的購買指南,幫助讀者買到最好CP值的商品。

但是如果這些豐富的測試內容被縮減為簡單的搜尋引擎答案呢?搜尋的回應變成一篇類似ChatGPT風格的段落,完全不提其來源如何,理論上可以來自備受信任的測試網站或其他網路上的小道消息。

到目前為止,我們從搜尋引擎網站看到的情況表明,用戶無法真正知道這些搜尋答案,例如產品評論,是來自值得信賴的第三者、客戶評論、製造商產品頁面上的營銷聲明,還是來自所有這些的一些綜合結果。對整個社會來說更令人不寒而慄的事情是如果搜尋引擎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那麼來源資訊最終不太可能會來自受信任的出版物和網站,因為他們遭受的收入損失意味著他們可能無法存在了。

我們是在危言聳聽嗎?想想看互聯網造成從印刷媒體到數位媒體的轉變,因為消費者接受了互聯網上易於搜尋到且通常免費的信息。

現在人們是透過類似谷歌或微軟等搜尋引擎的查詢找到我們想要的內容,網路上的各種類似網站通常會使用各種搜尋引擎優化策略來爭取搜尋結果中排在最前面的位置,這些策略旨在將讀者帶到網站、增加點擊次數,從而增加知名度和收入。

但直接給答案式的搜尋引擎將扼殺出版或新聞等內容網站,用演算法取而代之。AI生成的摘要答案將為公眾提供兩種選擇,一種是花時間閱讀AI文章段落而忽略來源網站(如果有給的話),使搜尋引擎及其AI實現成為信息的仲裁者,而無需補償間接提供消息的內容創建者。另一種是還肯花時間滾動瀏覽AI所提供的來源網站,以查證正確性的細心人士,可以肯定的是後者絕對很少。

多年來,谷歌和臉書等一直在依賴新聞業取得內容,還是想要篡奪新聞業之間進行權衡折衝,它們似乎一直想成長為一站式信息來源,但在這樣做的同時,它有可能摧毀它使用的所有信息來源!

所以AI不是王,內容才是王,正確的內容才能訓練出正確的AI,也才能生成正確的內容。所以AI公司千萬不要殺雞取卵,如何在AI發展的同時讓內容產生者繼續茁壯才能共創未來的榮景。(作者為台北商大前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