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真的會取代人類?劉揚偉:鴻海經驗並不如此,且AI+機器人有助解決低經濟工作的缺工問題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0日在Computex做專題演講。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20日在Computex做專題演講。


鴻海(2317)集團董事長劉揚偉周二(20日)在台北國際電腦展(Computex)以「鴻海AI工廠的旅程」為題發表專題演講,他指出,鴻海從運用生成式AI來打造AI工廠的經驗發現,原本以為AI可能取代人類,結果發現AI不但大大減少完成工作的所需時間,最後兩成工作還是需要人類進行。

換句話說,AI技術不僅成為幫助大家工作效率更高,人類在工作現場還是需要存在。

其次,經濟發達國家經常遇到低經濟價值的工作缺乏人手,因為隨著經濟更發達、所得愈高,本國人就更不願從事這類活動。

但鴻海認為,這就是生成式AI加上機器人,可以幫助經濟發達國家解決問題的地方,而且「這種做法帶來很多機會」。

劉揚偉:未來的工廠將分三階段成形

劉揚偉說明,自從2023年10月的鴻海科技日,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敲定與鴻海在AI工廠的計畫合作後,身為製造業重鎮的鴻海慢慢發現,未來工廠的面貌將與現在大不相同。

以前廠商要打造產線,就是直接做出實體的工廠。如今有了AI工具,未來鴻海的工廠可能分成三個階段,也就是先在輝達Omniverse平台,以數位孿生技術持續優化產線,再做出AI工廠,最後做出實體的工廠。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分享未來工廠的面貌。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分享未來工廠的面貌。

▲鴻海董事長劉揚偉分享未來工廠的面貌。(圖片來源:Computex直播截圖

劉揚偉表示,原本大家以為,運用了AI工具就可以取代人類,沒想到並非如此。他秀出一張圖表,是為了設定產線上的複雜設備及解決問題,純粹用人工處理的傳統方式,以及運用生成式AI2的方式,兩者的時間及效果比較。

結果發現,使用生成式AI,可以把需要的時間大幅減半,但做到八成後,就需要有人類接手,處理後面的兩成,這好處是前面八成工作由生成式AI處理,就可以釋出人力去做其他經濟價值更高的活動。

「所以我們的初步結論是,使用生成式AI可以處理80%工作,其餘20%要由熟練的工人或技師來做,這是個我要跟大家分享的重要發現。」

鴻海運用生成式AI與傳統人力解決問題的時間比較。
鴻海運用生成式AI與傳統人力解決問題的時間比較。

▲鴻海運用生成式AI與傳統人力解決問題的時間比較。(圖片來源:Computex直播截圖

「可用生成式AI+機器人,填埔經濟金字塔最底層的空白」

劉揚偉也打出一張GDP金字塔,說明任何國家或經濟體的整體經濟價值上升時,很容易出現金字塔底端的低經濟價值工作,愈來愈沒有人想投入。

通常各國常見作法,若非將這類工作外包給其他經濟水準偏低的國家,就是引進移工以填補勞動力,但低經濟水準國家遲早也會更發達,外包選項就愈來愈少,而引進移工則可能造成社會問題。

鴻海提出的GDP金字塔概念
鴻海提出的GDP金字塔概念

▲鴻海提出的GDP金字塔概念。(圖片來源:Computex直播截圖

「我們過去就看過,美國外包工作給台灣,台灣又把工作外包給中國,40年前中國的(人均)GDP不到1000美元,現在已經超過一萬美元。」

「當所得變高,大多數人都想找高薪工作,沒人想做的低經濟價值工作,就會被外包給低GDP國家,但遲早你會「用完」可以找的低GDP國家。」

「這就是我看到的機會,因為可以用生成式AI加上機器人,來填埔經濟金字塔最底層的空白,這對大家都是個很大的機會。」

張忠謀:數位經濟不只帶來貢獻,也帶來失業、貧富不均問題

其實國內科技業大老早就預見,AI技術持續進步可能造成的社會面影響。

前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早在2018年7月的行政院科技會報,就曾以外部委員的身分提醒,未來AI將取代相當多工作機會,政府有必要找智庫做整體性評估。

當時他指出,隨著科技進步,未來人力需求勢必大幅下降,尤其5~10%掌握AI技術的族群可擁高薪,其他人將普遍有低薪問題,「數位經濟不只帶來貢獻,也帶來失業、貧富不均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教育很重要,年輕人要養成終身學習習慣」。

張忠謀認為,政府在發展科技同時,接下來在社會與經濟面都會面臨問題,建議政府要找智庫做全面性研究,不只對科技領域,也要涵蓋社會、經濟面向專家共同協助,以做出全盤性的因應對策。

本文暫不授權媒體夥伴


更多今周刊文章
台塑工作30年老員工告白:2個理由不買台塑股票、配股全出清!早預見今日慘況,原因就在「這關鍵」
存股新手必看!3000元買誰好?為何不是0050?大俠武林教兩手策略:不只拚成長,選它能賺雙重報酬
25所「黃仁勳大學」放榜!政大+4國立4私大擠進來、這所沒列夥伴了!背板股名單亮點一次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