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增1例腸病毒重症死亡》急診醫師:腸病毒3大前兆不可不知

腸病毒好發在5歲以下的孩童,讓孩子養成勤洗手、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幼童照顧者也須注意個人衛生。(圖片來源/akizou@photoAC)

疾管署公布國內新增2例腸病毒重症病例,其中1例死亡。重症病例為北部2歲男童,死亡個案為中部新生男嬰。國內目前腸病毒疫情雖已低於流行閾值,惟仍有重症及死亡個案發生,提醒家中有嬰幼兒的民眾務必落實正確勤洗手、有症狀避免接觸嬰幼兒等;如發現嬰幼兒出現疑似腸病毒症狀,應儘速帶至醫療院所接受診治,確保健康。

每當進入夏季,腸病毒疫情開始升溫流行。腸病毒為一群病毒的總稱,約略有90幾種,包含了小兒麻痺病毒、克沙奇病毒、與伊科病毒。除了小兒麻痺病毒在台灣已絕跡外,每3~4年會有其他較嚴重的腸病毒疫情。20年前,臺灣曾發生首次腸病毒71型大流行,造成近80名孩童死亡。因此當孩子感染腸病毒時,仍不可掉以輕心。  

腸病毒好發在5歲以下的孩童,靠腸道糞口與飛沫傳染,潛伏期約3~5天。感染腸病毒的孩童大多會發燒,並在後咽部出現數個小水泡與潰瘍及手、腳、臀部產生紅色丘疹或水泡,稱之為手足口病。若無手腳皮膚症狀,則為泡疹性咽峽炎。腸病毒在腸胃道裡繁殖,卻較少出現腸胃症狀。腸病毒也會感染大人,只是症狀不明顯,與一般感冒不易區分。若為新生兒感染腸病毒,其症狀與幼童表現不太一樣,常有發燒、食慾活力不佳、皮膚紅疹、腹瀉、及嘔吐等症狀。

一般的腸病毒感染約7天自行康復,但須注意孩子是否出現重症前兆。若出現持續昏睡、持續嘔吐、與肌躍型抽搐(類似驚嚇的動作,全身肌肉快速的收縮反應)三大重症前兆,請盡快帶孩子至大醫院就醫。腸病毒重症的發生率約為千分之一,但致死率可高達25%,約在發病後3天出現,常併發腦炎、心臟衰竭、肺水腫等情形。

腸病毒目前沒有特效藥可以治療,一般採取支持療法。孩子常因口腔潰瘍疼痛,無法進食。建議可嘗試:

1.常規的口服退燒止痛藥

2.餐前的喉嚨止痛噴劑與吃些冰涼軟嫩的食物(布丁、冰淇淋等)

3.若仍持續進食不佳,並出現小便明顯減少、口腔黏膜乾燥、呼吸心跳加快等脫水症狀,請盡快帶孩子就醫。

腸病毒的預防方法,讓孩子養成勤洗手、避免出入人潮擁擠的公共場所、幼童照顧者也須注意個人衛生。酒精無法殺死腸病毒,建議使用稀釋過的漂白水消毒居家環境(桌椅、門把、電器開關、與玩具等),做重點式的消毒即可。

原文作者為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急診醫學科主治醫師 蘇年盈,本文轉載自《北醫附醫健康報》

更多信傳媒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