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治療後仍需每半年做檢查! 因為病毒早就對「肝」做了這件事

無論是台灣的B型肝炎病友也好,或是全世界的B肝病友也罷,大家心中的願望應該都是「B型肝炎病毒到底能不能從我體內消失?」對此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許金川醫師透露「這個願望一直到將近20年前才勉強突破。」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許金川醫師
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台大醫學院名譽教授許金川醫師

許金川教授表示,B型肝炎在以前是沒有藥物可以治療,加上台灣人又自古迷信喜好「偏方草藥」,讓許多B肝病友因此引發猛爆性肝炎、甚至死亡。直到10幾年前干擾素出現才慢慢改善。許金川教授說,但是由於干擾素的副作用太大,許多注射干擾素治療的B肝病友出現口乾舌燥、發燒疲倦的症狀,讓治療意願大幅降低。不過,當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問世後,這情況有了改變。

許金川教授在專欄「評估抗B肝藥物 求得好肝好平安」中撰稿指出,B肝口服抗病毒藥物最早問市的是干安能,療效很快、很好,常可見治療前每C.C血中千萬隻的B肝病毒,使用干安能後不到一個月病毒像石頭從天空掉下來一樣,剩下不到幾千隻、幾百隻。這是一個很大的突破,可以說是全世界B肝病人之福,可是隨著此藥物的普遍使用,其缺點也逐漸浮現。

最嚴重的問題是它用久之後容易產生抗藥性,因此本來服用干安能後肝指數恢復正常、病毒量也很低,但過一段時間後肝指數及病毒量又升高起來。另一個最嚴重的缺點是停藥之後很容易復發甚至反彈,反彈的力道可能很大,甚至引發猛爆性肝炎而致命的案例時有所聞。

還好,近年來已有更好的抗B肝藥物問市,例如干適能、貝樂克及惠立妥。抗藥性大幅降低,停藥後反彈的病例雖然也有,但比例大為降低,因此,目前第一代的抗病毒藥物使用比例已越來越少。

但儘管第二代、第三代新藥物有進步,但對大部分病人而言,病毒不易完全清除,停藥後復發的機率也不少。然而,不管如何,B肝抗病毒藥的發明總是對B肝病友的一大福音,因為服用之後可以大幅降低演變為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的機率,減少將來發生肝癌的風險。因此,凡我B肝民眾,應找專業的肝膽科醫師,好好評估使用抗病毒藥物的必要性。

最後,許金川教授也提醒,由於B型肝炎病毒在體內可能已經潛伏幾十年,對肝臟可能已經造成傷害、肝硬化、肝纖維化甚至肝癌,所以就算接受治療的病友,也務必至少定期每半年做一次完整肝功能、胎兒蛋白、腹部超音波檢查,以求得「好肝好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