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集團創辦人比亞克•英格爾:藉永續建築設計 讓人們享樂

工商時報【袁延壽╱台北報導】 BIG集團創辦人暨創意總監比亞克•英格爾(Bjarke Ingels)昨(24)日,以「Hedonistic Sustainability 永續享樂主義」為題,在台開集團舉行的「TIDC花蓮論壇-國際大師與你談夢想系列論壇」中,講述以「透過享樂的設計、永續的概念」,打造建築生態的經驗及歷程。 Bjarke能完美平衡想像力與實用需求,擅長重新定義空間的體驗,改變既有的運用方式,讓建築不只是建築,而成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橋樑。 Bjarke強調,在規劃一棟建築物時,整個團隊的設計概念,是以城市和建築為人造的生態體系,不只有人流動,也有資源的流動,著重永續的概念,而這種永續並不是環保人士所倡導的刻苦作法,而是透過建築的設計,讓人們享樂。 Google矽谷新總部是Bjarke最新代表作,在設計的概念中,Bjarke指出,Google設計初衷,就是構思把城市建築想成立面3D的設計體系,強調永續性,想到未來地球的未來,永續的建物設計,帶來樂趣,這就是永續享樂主義。 除此之外,Goole總部不只是網際網路的事業,也有NB還有server事業,Bjarke設計的概念是讓Google園區空間,變成有彈性組合的空間,讓Google空間設計可空間相互連結,成為一連結的辦公空間,相互連結。 Bjarke也認為,一個建築物必須與在地氣候的關連,用在地的取材,來做建築的條件;希臘屋頂建築很平,晚上可以乘涼,愛斯基摩圓的雪屋很保暖等,但現在不是要回到500年前生活,是要強調在地建築化2.0,用現在科技演算氣候等運算,因為設計的良好,不需要仰賴過多的設備機器。 進一步的提及永續享樂主義,Bjarke指出,現在經由永續的建築設計也可提升建築效益。在哥本哈根市郊,有一空間堆疊商業辦公室在下面,形成扭曲的8字型,往上發展成擴充社交的空間,陰影區是辦公室,明亮區是社交空間區,在8字空間,另有社交塔與空間,小規模的社區空間在大的建築案,這就是永續享樂主義,富含社交功能。 建築也可為我們帶來社會正向影響,Bjarke指出,在溫哥華有一建地,有許多三角形比較難以開發,在上面要蓋住宅,有30公尺的限制,緊鄰高架橋,於是往上延伸像一大布幕,成為當地城市地標,如同紐約百老匯地標熨斗標地建築。於是餐廳商店帶到地面,把高架橋變成正面的設計,底部變成化畫廊,把負面變成正面設計,變成文化生活重鎮。 Bjarke指出,經過時代的轉變及建築觀念的演進,集團建築影響力已越見擴大,創造「永續享樂主義」的建築經典風格,所有住宅、博物館、公共建築等,設計理念就是既永續且好玩,同時兼具功能性與教育性,也會顧及地球環保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