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部長潘文忠卸任前,外界批評聲排山倒海,無論是能力、學識、格局、風骨,都被罵到一無是處,甚至有些人斬釘截鐵的說「史上最糟」。沒想到才幾天的時間,就冒出一個吳茂昆;相形之下,潘文忠還算「正常」多了。
反觀潘文忠,手中什麼法都沒有。中華民國有哪一條法律規定教育部可以不發聘?真的走上法院,潘文忠又能把責任推給誰?如果不是狂,那就是笨了!尤其在內政部長葉俊榮也爆出被大陸多個學校掛名兼任的敏感時刻,教育部還把立場踩到最硬,讓事情變得更難以收拾。
就在國軍為了募兵不斷秀下限的同時,警大報考人數卻創下10年新高,從往年約1000多人報考暴增為3000人,錄取率不到8%。而國防部不久前卻宣布,因為成績不佳退學的軍校大學生,可以轉到專科班;成績再差的人才都不肯放棄。
台北市一都的參選者,就已經超過其他五都的總和。這樣的「夢幻名單」如果成真,部分選區的市長選票,可能會比議員選票還要長。
國民黨台北市黨部日前公布議員提名名額,市議會總席次63席,國民黨只提了31席,就算「全壘打」也不可能過半。如此保守、毫無企圖心的提名策略,引發輿論一片譁然,就連副主席郝龍斌,都忍不住在中常會中開砲。
在判決結果出爐後,陳為廷很高調發表了一段「敬告」習近平主席的宣言,多數人的反應都是突兀的「黑人問號」。即便是在「反共抗俄、殺朱拔毛」的年代,也不會有人把中華民國法院的判決,衍伸出對中共領導人的意義吧?除非是「一個中國」,不然中華民國的法院,要如何對習近平產生意義?
全民瘋搶衛生紙、軍人年改上校喪命、慈湖潑漆、統促黨又到日本交流協會潑漆、北農連續休市農民叫苦傷農、核二機組重啟。農曆正月還沒過,你印象中有哪一件好事?大年初一,南鯤鯓代天府抽出下下籤,有一些人還跳出來跟神明回嘴,如今你相信誰?
兩年過去了,轉型正義包山包海。打擊國民黨是轉型正義、修理救國團是轉型正義、清算婦聯會也是轉型正義;乃至修理紅十字會、奪取文化總會、軍公教年金改革,無不以「正義」為包裝。甚至包括教育部違法「卡管」、陳師孟出任監委,在部分人的心目中,也都是「正義」。
今天台南市長初選的電視政見會,選在下午4點到6點,重播則是明年早上的10點到12點,都是收看人數最少的時段。對於落後的候選人來講,很難靠電視政見會加分、翻盤,無論怎麼努力、砲火多強烈,註定還是陪榜的份居多。
教育部的出發點是「卡管」,但質疑校長遴選委員會的背後,卻不僅僅是質疑管中閔而已,而是質疑整個委員會的組成、威望、專業、能力;這中間對遴選委員會的羞辱,其實遠超過對管中閔的質疑。管中閔可以遲不上任,但台大卻不能容忍教育部的一個小吏頤指氣使,否則還談什麼大學龍頭!
農曆年過後,距離年底縣市長選舉,就只有剩下不到十個月的時間了。藍綠兩黨的縣市長提名作業,也到了最後的關頭。熱門、好選、擠破頭的選區,也該不多該定下來,多留點時間讓黨內修補裂痕。艱困的選區,也遲早是要掀鍋,不管媳婦長得再醜,也總是要見公婆的。
池子大了,什麼魚都有。同樣一場地震,有人為亡者哀悼、有人為生者祈禱,也有人從中得到了「天啟」,看到了洩憤、宣揚理念的機會。於是有人說,接連兩天的黑鷹失聯、花蓮強震,是因為「德不配位」;另外的人則說,「還要多大的地震,才能震醒執政者的核電大夢?」、「天譴台灣也不冤」。
你非要叫台大遴選委員會加班開會,一堆學者、專家忙了個半天,好不容易有了個結果;結果你說「我下班了」、「朕知道了」、不知道何時處理得完?我們的教育部,真是「好大的官威」。
台灣高教的問題,絕對不是只有私校如何退場而已。國立大學如果不能重組、瘦身、回應社會的需求,還關在象牙塔裡怨嘆社會不瞭解學術、教育的本質,狀況只會越來越糟。尤其是當大陸的大學開始對台灣的學生招手,無論學術排名、就業機會都不遜於台灣時,頂大冷門科系面臨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年輕人覺得老人家總是霸著位置不放,但老人家也其實也沒位置可放手。「有錢人怕死了錢還花不完,窮人怕錢花完了還沒死」,多數的五、六年級生,都夾在這兩者之間。距離兩腿一伸,怎麼算也至少還有個2、30年,不管你想不想做,不管待遇、景氣好不好,都得咬著這根雞肋,繼續撐下去。
「蝨多不癢、債多不愁」。當我聽到準監委陳師孟在國會殿堂侃侃而談「若依照正常程序、用正常法律見解來看,陳水扁應該是沒有貪污」,我心裡浮起的問題是,蔡英文總統為什麼這麼早就「放棄治療」了?
民進黨可以打趴現在的國民黨,可以鞭屍過去的國民黨,但終究無法消滅過去的蔡英文。即便國民黨已經淪落為可有可無的存在,但過去蔡英文卻又變成最強有力的在野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