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務部最近預告「科技偵查法」草案,要以科技手段偵辦新型態的犯罪。我可以理解第一線辦案人員面對犯罪科技化的困難,覺得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犯罪偵防遠遠趕不上犯罪手法的進步。但這個法案也引發外界擔憂,偵查手段恐會侵害人權、隱私。
總統蔡英文2016年上任之後,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外界一片撻伐之聲。這計畫被認為債留子孫,是大撒幣的綁樁政策,更被諷稱是「錢沾」計畫,主要就是因為內容軌道建設經費比例過高。一來,說軌道是代表前瞻,令人無法瞭解蔡英文心目中「前瞻」是如何定義;二來,這些耗資千百億的建設,都沒有經過該有適當的評估程序,而是完全憑一些政治人物的主觀喜好。反而經過長久評估確有需要、而且正在進行的東部、南迴鐵路幹線提升計畫(雙軌化、電氣化),卻沒有受到青睞,進度沒有因為前瞻計畫而有任何加速。說穿了,不外是因為這些計畫是馬英九政府任內啟動的,即使前瞻計畫加碼促其提早完工,大半也是前朝政府的功勞。前瞻計畫,就是這樣充滿了狹隘的政治算計。
前總統馬英九執政時,有一陣子想要開放美豬、美牛進口,但當時民進黨在野,對美豬內含的瘦肉精堅持要零檢出。現在執政、在野角色互換,蔡英文政府跟美國因為抗中共同目的關係更為緊密,再加上美國總統川普的連任壓力,蔡總統在此時開放美豬、美牛,等於幫川普造勢,自然期待若川普連任,可以更加強挺台抗中的政策。
彰化縣對一位居家檢疫尚未期滿的民眾進行冠狀肺炎篩檢,結果確診,引發爭議,再度開啟了入境是否要篩檢一連串的討論。衛福部不應該太鐵齒,應該適度進行篩檢,才能恢復民眾對於政府防疫績效的信心。
近日媒體揭露,不少政府標案的評審委員都有民進黨政治背景,而且擔任評審委員頻率超高、該利益迴避而不視,遭質疑是御用評委。尤其與小英總統非常親近的文化總會高層也涉入,更讓人側目。
美國衛生部長艾薩近日訪台。老實說,最初我對於他的訪台是有些好奇與期待,猜想應該會有些實質用意。畢竟現在正逢防疫期間,冒著疫情風險,特別長途跋涉搭飛機來台,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參訪,其實透過網路視訊就做得到。
國旅旺季,到處都是人擠人,旅遊品質下降,塞車也塞到不行。交通部與學者喊出分流,有主張時間分流的,也有主張地點分流的。其實這些措施都不會太有效,主要原因,不外乎就是台灣的景點有限,假期又太集中;人潮單向移動,都會區的人流向外地旅遊,但非都會區的人卻很少流向都會區旅遊。再加上受疫情影響,大家悶壞了,就開始「報復性旅遊」。
政府推出振興三倍券提振經濟,此外文化部、客委會、教育部、農委會也各自加碼,分別推出「藝Fun券」、「浪漫客庄旅遊券」、「動滋券」及「農遊券」,琳瑯滿目,想要為因疫情受創的經濟添柴火。但這樣各自為政的補助競賽無法達到真正救經濟的效果,只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已。而且在釋出這些優惠票券的過程,系統頻頻出槌,更凸顯這些補助沒有長遠規劃、急就章的本色。
振興三倍券近日開始領取,首日還是發生人潮太多,超商系統當機的情況,首個週末,郵局也因為申購量太大,電腦卡卡。媒體普遍報導,民眾怨聲載道。
又到了畢業求職季,讓我回想到我這輩子一路更換許多工作的歷程,跟別人很不一樣,也是許多年輕人對我資歷最好奇的一點。回顧我的工作經歷,幾乎都是在美國取得博士學位回國之後才開始。我蠻幸運,大部分都是雙方一拍即合,需要真正花功夫「求職」的實在很少。
蔡政府正在規畫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新職能,方案之一是改制成「數位發展部」,還打算納入行政院資安處。美其名是要發展數位服務,但真正達到的效果,很可能是扼殺台灣數位時代的未來。這樣「搭變車」心態下的改制,將面臨三大問題:將數位發展設定為「部」造成部會體制上的錯亂;要長年管控媒體的NCC突然新賦予數位創意政策的責任,造成機關文化上的落差與衝突;最後,數位高手大多在民間,但是目前公務人員的進用體系,卻無法突破人才任用的限制。若要真心誠實面對台灣數位時代的挑戰,政府必需要用突破、開創而誠實的心態來面對。
本文要討論「前途艱難的台美關係」。不是說台美關係是處於多年來最甜蜜的時刻嗎?台美關係真的如民進黨政府宣稱的那麼好嗎?
衛福部長陳時中防疫有功,民意支持度超高。但是好景不常,近日因為打算推動健保醫材自付差額上限政策,引發醫界反彈。陳時中雖自嘲自己跌下神壇,但是引起蔡總統關心、蘇院長撇清,嚴重性可不是幽默自嘲一下就可以應付過去。再加上陳部長前一陣子表示準備提高健保費,顯示腦中想的仍不脫是健保的「量變」政策,繼續在玩「預算」-「開銷」無止境的追趕遊戲。我們老人化社會的到來乃是無可避免,健保若沒有「質變」的開創性措施,勢必步入無止境成長的醫療開銷惡性循環。這些作法,都不是神壇上的神該有的格局。
「區間測速」是很先進的科技執法方式,但上路後卻引發不少民怨,例如測速系統的計時功能出槌導致無辜民眾收到罰單、蘇花改速限訂得低導致在清明連假時塞車等。引起民怨雖然有一部份是技術問題,但是更重要的是因為區間測速導致駕駛人的駕駛行為改變了。政府單位別忘了,科技來自人性。區間測速新科技好用,但是不是馬上要用在舉發違規的執法呢?理想上應該是利用區間測速先蒐集駕駛人行為模式的資料,用大數據分析,了解段路的平均車速,以及與易肇事路段的關連性,再來設計好的執法方式。希望既不要對駕駛造成太大心理壓力與行為的衝擊,又可以真正抓出飆車的害群之馬。
今年美國大選年,日前川普民調首次落後對手拜登超過10%,拜登迎頭追擊,大選醞釀變局。假設川普尋求連任失敗,一向宣稱台美關係進展的蔡政府,不知有沒有對應方案?
中國大陸全國人大會議提出制定《港版國安法》的表決議程,香港街頭抗爭運動再起。蔡英文總統雖然在臉書表明「這一刻,我們同所有民主陣營的夥伴們,都和香港人民站在一起」。但後續因應,蔡政府不知有沒有對應高招?
總統府近日發生網路系統被駭導致密件外流事件。總統府重鎮竟然也有資安漏洞,事態的確相當嚴重。其實兩岸的網路戰爭十餘年來每分每秒都在發生,政府單位每年至少被對岸試探或攻擊上億次。網路駭客只要找到一個「山海關」,就有機會入主整個中原。資安防禦要做到滴水不漏真的很難,但至少可以努力做到,即使駭客進得來,也要讓想竊取的資料出不去;另外也可以時常找友善的駭客(白帽駭客)進行入侵演習,讓機構或公司行號知道自己有哪些資安弱點。
政府的紓困可以做的更聰明!政府手上明明就有各式各樣的資料,還要民眾重複填寫表單才能申請紓困,實在非常麻煩。政府需要的,是能換一顆數位腦袋,充分應用手上的數位資料,就可以直接把紓困金發到大部分民眾的戶頭,省去申請、排隊等許多人工作業時間。
新冠肺炎疫情在台灣逐漸緩和,但是誰也說不準未來是否可能捲土重來,台灣政府應在疫情中看見產業發展的機會,提供經費支持生技產業開發疫苗、藥物、普篩技術等,讓台灣有足夠能力和技術因應未來未知的挑戰;另外,線上相關產業的發展前景也很好,政府也可以用紓困的思維,贊助相關產業經費,發展像是虛擬實境觀光、虛擬博物館等,或許會成為疫情過後的新興產業。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很多學校都轉為網路教學,但台灣真的準備好了嗎?目前沒有全面設計出符合網路互動模式的網路教材,也沒有建構網路學習效果的評量模式,但可以趁這一波疫情,補足這些不足,還能做到「超前國際」,像是開發結合虛擬實境的課程, 讓台灣的網路教學品質脫胎換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