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狂人川普總統終於下台了,四年任期內瘋狂行徑讓人訝異。尤其針對中國大陸的作為更是前所未見,受影響最深的大陸,本可利用這個機會,提升國際影響力,然其卻反其道而行,而重挫中國的國際形象。川普施政主軸為「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並提出「讓美國再次偉大」目標,推行獨斷獨行的單邊主義。長期堅持全球化、抨擊貿易保護主義的美國,已變成以美國利益為優先的川普主義。
隨著選後的紛紛擾擾事件逐漸退去,美國新總統拜登於美國時間1月20日(台北時間1月21日)正式上任。全球經濟大國的新經貿政策,受到普遍的重視,亦將對台灣產生影響。
近期台灣國產豬肉,不因萊豬進口而受影響,反而呈現飆漲態勢,我國養豬產業似乎更具競爭力。然而根據日本經驗,這只是短期現象,未來進口豬仍可能重擊台灣養豬產業。
因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批評政府六都房價負擔偏高,內政部次長花敬群竟公開留言批評「時代蟑螂有夠髒」。此一事件引發大眾關注,讓我們藉此檢視政府的居住正義政策,也凸顯傲慢的蔡政府團隊藐視國會的問題。
2020年底大驚奇之一,便是歷經七年35輪的折衝的《中歐全面投資協議》( China-EU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簡稱「CAI」)完成談判。除了協議亮麗的內容之外,背後的美中對抗角力更是焦點。
新冠疫情期間,政府為刺激消費,發放三倍券,各部會也發放旅遊券,交通部亦推安心旅遊補助方案,各項消費券的效期於2020年底屆至,行政院勢將釋出極為樂觀的報告。惟從主計總處所公布的消費數據觀之,其效益恐相當有限。
轟動中國大陸的螞蟻集團反壟斷調查案,千絲萬縷的金融問題,竟然在短短一天的調查,就草草結束。該事件政治力介入鑿鑿有據,目的在於殺螞蟻儆猴,連第一大民企都被處理了,其他公司莫不引以為戒。
台灣為推動都市更新,視容積獎勵為靈丹,長期實施效果相當有限,卻產生諸多後遺症。行政院12月17日會通過《都市更新條例》相關條文修正草案,再次祭出容積獎勵。
社頭織襪節近日風光落幕,經濟部長也到場,並表示不會受RCEP影響。織襪產業出口受挫由來已久,政府卻長期漠視該問題,讓社頭織襪整體產量十年來腰斬,出口數量更腰斬再腰斬。
緯創印度工廠驚傳暴動抗爭事件,原因眾說紛紜。凸顯供應鏈重新布局時,台商投資不單僅是考慮製造成本,還應納入投資國風險評估,並事先防範相關風險。
作者為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根據媒體報導,政府將要推動實價登錄制度的改革,包含納入預售屋、門牌揭露與自售或委託等全面納管。這樣的努力值得肯定,但仍有許多問題漏未處理。 實價登錄2.0主要內涵 2011年通過地政三法(《平均地權條例》、《地政士法》與《不動產經紀業管理條例》)修正,隔年8月1日啟動實價登錄制度(1.0);2018年5月行政院通過的「實價登錄2.0版」(草案),然而最後卻緊急踩剎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改推張宏陸版的修正案,於2019年7月完成修訂《平均地權條例》,於今年7月1日開始實施,將買賣義務人由地政士等,修改為買賣雙方;申報時點則由登記後30日內,改為買賣登記時同時申報;並修改處罰規範。卻將門牌揭露與預售屋即時登錄全都刪除,與民意期待差距甚大,而被嘲諷是閹割版。 引述內政部新聞稿,行政院會10日通過內政部擬具的平均地權條例等三法修正草案,將送請立法院審議,這次修法主要將預售屋全面納管並須即時申報、揭露完整門牌(地號)、增加主管機關查核權及屢不改正加重處罰等。 新版無法完全解決實價登錄亂象 觀察政府實價登錄2.0主要內容,其實主要內容就是2018年的行政院版,沒有新增太多的實質內容。若能刪除去識別性,並將預售屋買賣納入,確實有助於提高資訊透明化,防範預售屋炒作及減少價格哄抬及消費糾紛等功能。然而,除了這些之外,現有的實價登錄仍有許多亂象,破壞房價透明化。舉其犖犖大者: 首先,以贈送裝潢或家電方式提高房價:某上市建商就經常採取此做法,新莊某重劃區價格直直落,筆者查閱實價登錄網站,卻發現該區域特定建商的房價,卻沒有明顯下跌,前去看屋時,才發現這建商就是以贈裝潢的名義售屋,連選擇不要裝潢的權力都沒有。由於建商提供的裝潢價格不斐,如此就能造成與成交價數百萬的落差。 其次,車位混充:由於車位的登錄缺乏明確的規範,房屋與車位一同銷售,就容易有上下其手的空間。常見的作法,就是低報車位的價格,將差額灌水到房屋上,如此一來就會讓房屋的每坪單價為之提高。 第三,公設混亂:我國公設原本就缺乏明確規範,實價登錄又未明確規定必須登錄公設相關面積及價格,成為房地產主要交易糾紛之一。 第四,資訊更新頻率過低:一開始實價登錄的資訊每月更新一次,自2017年12月起,改為每月發布3次,於每個月1日、11日及21日更新。房地產市場變動劇烈,即使10天更新一次,都難以反映市場概況。 釜底抽薪 政府推動實價登錄改革屢次受到建商、仲介業者及地政士等利益團體的干擾,讓許多該揭露的資訊,都付之闕如,與實價登錄透明、即時、正確三大目標相距甚遠。盼政府能釜底抽薪的確實面對問題,莫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式的改革。
央行總裁楊金龍宣布抑制炒房四大限令。觀察央行管制的內容,主要針對法人與大戶購屋,並對建商貸款設限,此舉確實對於不動產炒作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可惜的是,對於銀行對於一般購屋的貸款,卻沒有任何的限制。
日前驚傳全球最大的代工廠-鴻海,打算將部分中國大陸產線移轉至越南。在美中貿易戰與科技戰方興未艾以及RCEP簽署之際,該事件背後有幾項趨勢,頗值得關注。
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日前閉幕,雙方並簽署為期5年的合作瞭解備忘錄(MOU)。總統蔡英文透過臉書指出,雙邊合作關係不斷深化,台美的全球夥伴關係再次提升。
RCEP上周簽訂後,引發國人緊張,經濟部隨即發布新聞稿澄清,不過內容仍維持傳統的說法,目前我國對RCEP成員國出口,有70%資訊科技協定(ITA)為主產品已享免關稅,故衝擊有限。然而這種思維恐過於偏頗,RCEP不僅只有關稅調整,還有許多非關稅調整,仍會影響零關稅產品。
全球最大貿易協定RCEP可望於近日簽署,並可能很快就會開始運作。對台灣而言,卻是重大利空消息,宛如打開我國傳統產業的潘朵拉盒子,成為壓垮傳產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美國選前民調與名嘴幾乎一面倒的認為拜登將會大獲全勝,然大選開票過程遠超過原先民調與多數媒體的預測。縱然目前還不法確定誰能當選,但不管選舉最後結果如何,新總統都將面對分裂的美國。
近期台灣各地房價飆漲,還出現秒殺、不二價甚至開價愈賣愈貴的案例,但央行與財政部似乎都還認為房地產未出現過熱的現象,並將問題推給對方,央行認為是財政部主管的房地產持有稅負太低;財政部主張央行應強化選擇性信用管制,結果兩部會什麼都沒有做。面對房價狂飆政府可以無動於衷?
美國總統川普感染COVID-19後,與競爭對手拜登的差距持續擴大,幾乎各大民調都呈現二位數的差距,然而善於創造話題的川普,在距離投票日所剩不多的時間內,勢必會提出驚人的選戰策略,究竟鹿死誰手尚未可知。無論如何,身為全球最大經濟體的美國,繼任總統未來的政策都將影響全世界,有必要了解二位候選人的經濟與外貿政策。
金庸筆下明教金毛獅王謝遜七傷拳名聞天下,然該拳法「傷人七分,損己三分!」縱然會損己三分,至少已重傷對手。近期因政府出拳重罰引進淘寶台灣的英商克雷達公司,導致日昨淘寶台灣宣布退出台灣,有人說這是七傷拳。惟我揮拳虎虎生風觀眾看得很爽,卻完全無傷對手,還損己十分,只能稱得上是自傷拳。吾等可由以下四大面向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