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5至16日的24小時間,英國政壇歷經前所未見的驚濤駭浪。梅伊首相主導的「脫歐協議」遭國會以432票比202票的高懸殊差距否決。好玩的是,那些拒絕梅伊脫歐議案的同黨議員,卻在短短不到24小時內的不信任投票案裡回頭支持她,因為他們更討厭工黨的柯賓領導政府。
在短短兩年多的時間裡,蔡英文政府就已經丟掉5個邦交國,導致中華民國現有邦交國數目降到歷史最低點的17個,且我國原先在6個非邦交國、以中華民國為正式名稱的駐外代表處,也因兩岸僵局未解而被迫改為「台北」,別說參與不了世界衛生組織大會(WHA)或國際民航組織(ICAO),更不用說政治性更高的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了。
涉及我國運動員未來能否參與國際賽事的「東京奧會台灣正名」公投案,24日將見真章。不欲得罪獨派的蔡英文政府,明知此事之嚴重性,卻仍以民主及中華奧會為民間團體為由,不敢向國人公開坦承可能後果,實在有虧職守。
美國正副元首接連將矛頭指向中國大陸,顯見世界前兩大經濟體的關係,已從之前的惺惺相惜急速惡化到冷眼相待。
中共的作法雖然會傷及兩岸情感,但已經不會顧慮到台灣的觀感及反應,且主要目的是施壓執政的民進黨政府,但由於蔡英文仍對當前國際困境無動於衷,台灣未來恐怕還要失去更多。
台灣雖然沒有成為「川習會」的對話議題之一,卻也不可掉以輕心,因這有兩種可能性。其一,習近平已有信心可以單獨處理台海問題,所以只需制式地重申「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問題,也事關中美關係的政治基礎」即可,無須川普再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