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英的國慶演說反而用「堅定、穩定、確定」的主軸,取代了外界對於「十月驚奇」的念想,再次展現了台灣在美中關係和全球疫情下的韌性。
今年本應輪到台北作為東道主辦城市的「台北—上海雙城論壇」(以下簡稱「雙城論壇」),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首次以視訊方式,於22日分別在台北晶華酒店、及上海國際會議中心會場同步展開。
在面對疫情肆虐和中美對抗的變局下,蔡英文總統開啟了他的第二任任期。一如過往,台灣總統每一任期的520就職演說,始終備受北京關注,因為這代表了下一階段台灣執政者的總體戰略方向,也代表著基本的兩岸政策立場。
在上海東方衛視擔任駐白宮記者的台灣人張經義,日前於白宮例行記者會回答美國總統川普「來自哪裡」問題時,回答「來自台灣」,而成為兩岸網友爭辯熱議的話題。陸委會也以張經義任職的媒體是大陸黨務及政務直屬事業單位,認定其違反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33條第2項,宣布將會同主管機關調查處罰。
就在武漢肺炎全球肆虐之際,4月10日中共官媒《環球時報》社評中的一句「勿謂言之不預」,讓原本就暗潮洶湧的兩岸關係平添了一股煙硝之味。又逢中共解放軍航空母艦「遼寧號」航艦編隊「例行演練」,於同一時間內穿越宮古海峽進入太平洋、沿著台灣東岸再從巴士海峽轉入南海。剎時間,「勿謂言之不預」似乎成了兩岸戰爭邊緣的最後通牒,而引起熱議紛紛。
歷經月餘的迂迴折衝和隔空喊話,讓滯留武漢的台灣民眾引頸期盼的第二次武漢包機終於在3月10日晚間順利成行,分別由華航和東航載送470名台胞返台。對此,除了返台民眾的後續防疫工作外,相信大家更為關注的是:究竟是什麼因素讓僵持了35天的二次武漢包機取得重大突破?
因為「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從中國蔓延到肆虐全球,臺灣也陷入高度戒備和情緒緊繃。繼原擬開放陸配子女因防疫返台的「小明故事」引發社會反彈後,大陸地區人民享有健保資格的爭議議題,也再度浮上檯面。
武漢肺炎(NCP,2019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延燒,北京除了要因應近乎封城鎖國的國內疫情外,同時也要面對世界各國如臨大敵的反中排華壓力。截至2月12日為止,已經有超過120個國家或地區針對入中國旅客採取入境管制措施,其中包括了美國、澳洲、台灣等超過70個國家,採取了針對中國人或14天內曾赴中國者,限制入境、暫停落地簽業務或停飛往來中國航班的嚴格措施,當然也包括了這次引起台灣群起激憤的菲律賓。
120年後的庚子年,中國似乎依舊擺脫不了內憂外患的命運:對外,北京陷入美國主導的「貿易戰之亂」和接踵而來的國際社會圍堵壓力;對內,包括香港新疆問題、豬瘟蔓延、經濟下行到近期爆發的武漢肺炎等等層出不窮的社會經濟動盪,無一不衝擊著「中國模式」的治理能力。
蔡英文的當選連任原無太大懸念,但國際社會與北京當局更為關心的,其實是選後的兩岸關係發展---特別是歷經2019年的香港反送中運動和北京介選風波,兩岸關係早已進入「質變」的新階段,而隨著2020臺灣總統大選的落幕和蔡英文總統的連任,兩岸關係又將何去何從?
「對進步團隊的無情,是偉大城市的象徵」,這是陳水扁在1998年競選台北市長失利時留下的敗選感言,請容我轉引獻給在21年後的香港區議會選舉取得重大勝利的香港人民---雖然林鄭月娥政府不是一個進步團隊,但香港已經是一個令人動容驕傲的偉大城市!
由於時值臺灣總統大選緊鑼密鼓的關鍵時刻,北京此次出手難免會被認為是有介入影響台灣選舉的意圖。但事實上,「26條措施」有無對台介選的實質效果或可討論,但吾人更該戒慎恐懼的,是其「空台利中」的三重奏。
被視為是香港「反送中」運動導火線的「陳同佳案」,近日竟因為「自願投案」說,又再次在港台之間掀起波瀾。但也因為夾雜著台灣大選因素和香港「反送中」議題,藍綠陣營的猛烈砲火以及台港政府之間的隔空叫陣,反讓本案的司法公義完全失焦。
在藍營為了總統大選而在「亡國感」議題大做文章的同時,一則有關台灣青少年國族認同調查的新聞,雖然未能引起社會大眾注意,但卻可能真正影響未來四年(甚至更久)兩岸關係的走向。
在大肆批評了民進黨帶來的「亡國危機」、緬懷了國民政府時期的「豐功偉業」之後,對於未來帶領台灣走向的見解,果然又回到「台灣安全、人民有錢」的韓式風格。但不要忘了,在即將進入總統大選倒數的最後三個月的此時,一個只是有「討綠檄文」和「韓式風格」的國慶演說,真的有助於選民更瞭解韓國瑜的國家領導人格局嗎?
中共建政七十週年的「十一大閱兵」,終於在舉世注目下順利落幕。這場被譽為中共建政史上參與人數最多、閱兵規模最大的「國慶閱兵」,因為交雜著中國大陸自改革開放以來少見的內外壓力而備受注目:習近平在中共建政七十週年前夕,面對的是對抗超過一年半卻仍節節升高的美中貿易戰、延燒超過百日而動搖「一國兩制」基礎的「香港反送中」運動、因為內部經濟下行和「二師兄之亂」(豬瘟)的社會維穩挑戰、以及廢除國家主席任期制之後反動集結的高層政治鬥爭……凡此種種,任何一項都會給中共領導人帶來極大的壓力和挑戰,而習大大就是在這樣四面楚歌的高張壓力下,戰戰兢兢展開了這場中共建政七十週年的慶祝大戲。
台索斷交,或許外界多以北京要制裁蔡英文政府近期「親美挺港」強硬表現的反擊來予以詮釋,認為包括7月份小英訪美、8月份美國總統川普簽署對台F16V軍售案、乃至對於香港訪「反送中」運動強力聲援等等,都積累北京要在外交領域出手「教訓」台灣的怒氣,甚至藉以影響台灣選舉走勢。但,真只是如此單純?
國民黨立法委員陳學聖10日於立法院召開「政治干預學術,陸委會開出中共代理人第一槍」記者會,表示中研院前研究員劉孔中因至中國人民大學任教而「被請辭」中研院兼任研究員,是政治干預學術。但,真是如此?
錄音檔共有24分鐘,除了林鄭月娥斬釘截鐵地強調中國「絕對沒有計畫」在香港街頭部署解放軍外,真正引起譁然的是其坦承「如果我可以選擇,第一件事就是辭職,並深深道歉」!
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在旅遊業界謠傳了一陣子的北京當局將禁止陸客在台灣總統大選期間來台自由行,竟然在七月的最後一天,由海峽兩岸旅遊交流協會(海旅會,兩岸旅遊的「小兩會」)高調地在中國文化和旅遊部網站網站上「正式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