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政府執政近五年來最顯眼的兩岸關係成績,是經濟傾中加速發展,到了積重難返程度。但是,政治上卻將反中路線推到極致,不斷加力勒馬前進。經濟猛踩油門向左奔進,政治卻加足馬力向右馳騁,拉動一車的兩匹馬背道而馳,結果必然是輕則失去平衡,重則車子翻覆。
《美麗島電子報》最新公布的「2021年2月國政民調」,蔡總統滿意度、蘇揆滿意度、民進黨好感度都小幅成長、負向評價則小幅下降。2月因為有農曆春節的關係,政府並沒有什麼特別好壞的施政,但正向指標仍小幅成長,正如民調報告中所言,應該是源於抗中氛圍強化所成的「聚旗效應」。
對岸在蔡英文政府國安團隊改組後,宣布停止進口台灣鳳梨,這個決定來得突然,但不會讓人感到意外。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表示,2020年以來,大陸海關多次從台灣輸入大陸的鳳梨中,截獲檢疫性有害生物,一旦傳入,將對大陸農業生產與生態安全,造成嚴重威脅。對岸的說法聽來似乎「言之成理」,但因時機敏感,不免讓外界產生政治聯想。
美麗島電子報的2月國政民調結果出爐,在蔡英文總統與蘇貞昌院長的施政滿意度紛紛上揚2%左右,且在政黨好感度中民進黨上升2.7%,國民黨微幅下滑0.3%,雙方差距又拉高到近20%的民意氛圍下,幾位台灣的政治領導人「信任指數」與上月情況幾乎一樣,侯友宜繼續蟬聯榜首,以74.5點領先群雄,鄭文燦與賴清德在上升約7點左右的情形下,以65點及61.7點分列二、三名,都比蔡英文總統的56.9點高出不少,而朱立倫及柯文哲依然有54.1點及46.5點排序在後,至於有意參選國民黨主席及下屆總統的趙少康則首度列入調查,僅以35.8點居於末位。
2019年6月,對岸媒體開始出現「修法台獨」論,認為蔡英文政府及民進黨立委藉「修法」限縮兩岸交流,其目的都是台獨。近期,由上海台灣研究所出刊的《台海研究》,連續兩期刊登相關論文,讓人感受到對岸學者對「修法台獨」的認定逐漸加強與廣泛,這個趨勢非常值得重視,也將對後續兩岸關係產生可能的影響。
陳時中很辛苦,常有難言之隱,常要掩飾錯誤,因此經常言不由衷,甚至黑白講,公然撒謊,致使國人分辨他說話的真偽也很辛苦最近疫苗採購不順問題,他的說法一變再變,為了替一再宣稱研發與採購疫苗雙軌並行的蘇內閣挽救破碎的形象,他不斷吹噓口袋裝有多少疫苗,卻至今拿不出一劑疫苗。多數像樣的國家都在排隊打疫苗,我們還在排隊買口罩。最新的「生變」說法是例子是說已向德國BioNTech/輝瑞公司訂購500萬劑疫苗,隔沒幾天就灰頭土臉承認落空。好在有一個「萬惡的共匪」可當替罪羔羊,什麼「有人不希望台灣太高興」、「有政治力介入」的說法,跟賴清德副總統說的「沒有任何國家可以阻擋我們取得疫苗」相似,都在甩鍋卸責,最後還補一句「沒說哪個國家」;推卸採購不力的責任,還要推卸影射的責任,厚黑學造詣有夠好。
大潭藻礁公投案連署剩下最後幾天的時間,但距離第二階段成案門檻仍不足20幾萬,與國民黨推的萊豬公投已突破60萬門檻,熱度有不小的差距。雖然蔡英文總統當年曾寫下「藻礁永存」的承諾,但當國民黨智庫日前表態支持藻礁公投,卻遭到民進黨及綠營側翼的抨擊。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強勢回歸國民黨,先是宣布有意參選黨魁,隨後又放話一定參選總統。不過黨內沒有像「摩西分海」般讓出一條大道,反而是更多人爭相冒出頭,除了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表態,現任黨主席江啟臣也急著宣示爭取連任;至於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則是在年後啟動「韓先生來敲門」,被解讀是以公益活動的形式做為參選起手式。
美國總統拜登2月19日以視訊方式參加上任後首次國際會議,包括「七大工業國集團」(G7)及「慕尼黑安全會議」(MSC)。拜登在會中釋出的一個重要訊息就是「美國回來了」,美國將重新回到國際舞台,並積極扮演領導角色。
國民黨現任黨主席江啟臣,正式宣布尋求連任,他原本是該黨「救亡圖存」的本土派改革路線政治菁英,然而,由於領導威望不足及政治戰力尚缺火候與經驗,導致黨內各大政治派系與諸侯大都不滿意他的領導能力,紛紛打算出馬角逐下屆黨主席的競技,先有重返國民黨的趙少康宣布參選並表態將會爭取下屆總統大選的提名,繼而孫文學院總校長張亞中教授也宣布參選黨主席,隨後不久並向趙少康下戰帖,希望3月與他辯論兩岸關係。
社群媒體問世之初,人們咸認網路民主的時代自此應運而生,因為社群媒體既可突破溝通障礙,縮短人際距離,建構自由開放的言論平台,更可推動政治的直接民主化及社會的深層次變革。社群媒體確實在世界各國的諸多抗爭發揮奇效,立下汗馬功勞,對於公民的政治參與也卓有貢獻,然而,社群媒體在美國國會暴亂事件中所發揮的關鍵性作用,卻使人們驚醒其重大的破壞力,所謂的「民主烏托邦」只是南柯一夢。
韓國瑜前天以「被置之死地的台灣民主」為題在臉書發文,為馬英九在初六開工日還要跑法院抱不平。由於年前就曾出韓國瑜準備復出的消息,韓國瑜的PO文被外界認為是復出的起手勢,還有人推測一旦趙少康無法選國民黨主席,韓國瑜就可以立即接棒。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就任後,終於在2月10日中國農曆新年除夕當天,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舉行通話。據說這通電話長達兩個小時,就元首外交的慣例來說相當罕見。我想因為拜習兩人係舊識,而且中美關係牽涉甚廣,不是三言兩語就能講清楚、說明白。但選擇在中國傳統節慶進行熱線通話,並利用機會相互拜年
上週一才宣布參選國民黨主席的資深媒體人趙少康,現在又表態投入2024總統大選;目標不僅僅要讓國民黨再度偉大,而且是「Make Taiwan Great Again」。評點黨內可能競爭對手,趙少康獨獨肯定新北市長侯友宜是「很強的候選人」,「超前」表態參選總統,被視為黨內「最大鯰魚」,趙少康能否激出國民黨的戰鬥力與最強對手?形成侯趙對決的嶄新局面?
緬甸軍方發言人2月1日以電視講話宣布,拘留該國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總統溫敏(Win Myint)及部份政府官員,並將權力轉移至軍方,由軍隊總司令敏昂萊(Min Aung Hlaing)接管,原副總統、退役將領明穗(Myint Swe)擔任代理總統,並將實施為期一年的緊急狀態。
政論節目主持人趙少康今天(8日)接受多家媒體專訪時,都表態要參加2024年總統大選,「Make Taiwan Great Again .」就是他的slogan。距離2024年大選還有將近3年,很少人會在這麼早之前就會宣布參選,趙少康成了繼柯文哲之後的第二人。
從趙少康與韓國瑜結盟並重返國民黨,有意參選黨主席的態勢形成,台灣的政局發展就開始產生一定程度的化學變化,國民黨「三足鼎立」的政治局勢初步確立,弱勢領導的江啟臣黨主席竟成為最關鍵的左右平衡變數所在,而民進黨「後蔡英文時代」的新變局,未必就只是同屬新潮流派系的賴清德副總統與桃園市長鄭文燦「兩雄對決」的接班爭霸現狀,可能藉機趁勢而起的正國會系統政治領袖林佳龍,能否整合其他的黨內派系來一爭領導霸業?可能性已經大增,成為「進可攻退可守」的政治關鍵角色,再加上原本就已提早表態要選總統的民眾黨柯文哲市長的「左右盤局」關鍵影響力,台灣的新政局已經悄悄地進入「新戰國七雄」的發展態勢,將會有何種合縱連橫與政治演變?實屬精彩可期。
經過川普政府對中國三年狂風驟雨式的攻擊,拜登正在進行微調,抗中基調不變,手法則求細緻與效應。夾在美中博弈中的台灣,深深感受命運無法完全操之在己的苦楚,無論親美或是和中,都有受制於人的不安全感。其實,不管美中關係以及兩岸關係如何演變,由於中國大陸相對於美國和台灣的實力對比,主導力顯然正往中國方向傾斜,所以台灣的命運如何,說到底,還是北京「看著辦」。
曾被封為「政治金童」的資深媒體人趙少康申請回復國民黨籍,就直接劍指黨主席大位,甚至不排除爭取挑戰2024,為政壇投下深水炸彈。結合前高雄市長韓國瑜的重拳,不僅打亂藍營目前黨魁的競爭態勢,更牽動黨內路線之爭;一旦「九二共識」派集結成形,黨主席江啟臣面對的,恐怕還有更大的反撲力道。
趙少康重返國民黨,不排除參選黨主席,激起千層浪,就如同當年郭台銘宣布要參加國民黨總統初選一樣,讓國民黨內亂成一團,不管黨內的遊戲規則如何詮釋或演變,總是外界所聚焦的政治新聞熱點,既能抬高自己的政治身價與地位,也能夠讓外界的政治猜測滿天飛,至少從個人的政治角度來看,已經先賺了一大把的政治行情與媒體炒作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