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2月16日發表的最新民調,香港特首林鄭月娥的評分僅有31分、民望為負52%,支持率只有18%、反對率為70%,不僅是2020年9月以來新低,更有42%受訪者更給予特首0分。而港府主要官員,即使是最好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評分亦僅有35.2分、民望則為負21%;遑論吊車尾的律政司司長鄭若驊,評分只有23.8分、民望為負50%。
在新冠肺炎疫情鋪天蓋地的襲擊下,全球都格外辛苦。而香港疫情始終反覆,難以清零,再加以去年7月施行國安法後,港府不斷緊縮管治,引發民眾消極不配合。就社會人心與政經發展而言,過去一年是重重艱辛,未來一年仍是艱辛重重。反觀鄰岸的澳門,今年以來在疫情防護上屢屢超前部屬,這不僅是因為澳門社會上下一心,其中特首賀一誠的所展現的領導與協調能力亦是有目共睹。雖然港澳雙城的兩位特首同樣的戮力盡責,但不同的是領導特質的迥異,也讓治理現況天差地遠。
在延遲多時後,香港特首林鄭月娥交出的2020施政報告,似乎沒有得到社會太多的青睞。綜觀香港媒體輿論的反應,多認為對解決當前嚴重的政治對立、社會分裂、經濟蕭條、居屋矛盾、貧富差距、弱勢扶助等議題沒有明顯助益。雖然本次施政報告以「砥礪前行,重新出發」為發想主軸,針對各政經面向與產業需求提出約莫200項的措施規劃,更以藍色封皮隱含「重見藍天」的寓意。
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9月4日,針對「應否盡快重啟立法會選舉」公布的民調結果顯示,在民主派支持者中,96%的受訪者認為政府應盡快重啟選舉,非民主派支持者則有55%表示反對進行選舉;就整體而言,有68%受訪者支持重啟選舉,而反對進行立法會選舉的則只有27%。
八月以來,北京治港政策顯趨強硬,不管是撤除泛民主派人士參選資格、延後香港立法會選舉、以國安法拘捕黎智英與周庭等有傳媒影響力異見人士、搜索壹傳媒壓迫言論自由,確實對香港社會在心理上產生了不小的衝擊。北京意圖在中美對抗之際,用強硬手段由上而下為未來的管治排除政治上的困難,是以即使可能遭到美國的持續制裁,北京此際也暫時不會收手。
在七月一日《港區國反法》施行後至今三周有餘,確實如北京所期待的完成習近平「止暴制亂」的目標,而原本令港人擔憂的大搜捕行動也未發生,各界無不思索北京後續的治港策略究竟將如何發展。就筆者的觀察與評估,北京當前藉立法而立威之後,已達其擺正中央地方關係及恢復香港秩序的初階成效,猶在審慎評估及籌劃下一階段的行動策略,北京治港未來動向將受到三大面向影響。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維護國家安全法》在6月30日經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通過後,於當日晚間十一時由香港特區政府正式刊憲並即時生效。這份由北京操刀的《港區國安法》,從正式公佈前已發揮強大的威嚇影響力,不僅讓陳方安生、陳雲等資深民主人士宣布退出社運活動,更讓年輕一代追求自決的香港眾治、香港民族運動等團體宣布解散。
中國人大正擬訂被稱為「港版國安法」的議案,特別針對「顛覆國家政權、分裂國家、恐怖活動,及外部勢力干預」等四類行為要強力打擊。審查通過後,將根據基本法第18條放在基本法附件三開始實施,但這並不意味著日後香港就不用通過23條立法,相信北京在香港立法會強勢推動《國歌法》後,必然將繼續向23條邁進。此次從人大啟動國安立法是北京對港政策第二階段的戰略部署,代表只要碰到國家主權和國家安全議題,終極原則只有「一個中國」。在這樣的大框架下,北京處理對港問題同樣採取「單邊立法、操之在己」的作法,最想表達的是,國安與主權議題不容有任何挑釁的空間。北京在阻絕外力干預後,會繼續解決香港的深層次矛盾。
兩岸關係在過去四年來互動不算融洽,一方面基於民進黨翻轉了國民黨的兩岸路線引發北京不滿,另一方面也是受制於中美貿易戰下的結構性發展。此次蔡總統520就職演說後,大陸方面包括外交部、國防部、國台辦及涉台學者皆發表相關意見,固然覺得蔡總統的講法沒有回應陸方對「九二共識」的期待且了無新意,但並不認為她對大陸有惡意來固化冷對抗;反之,官方三大部門更在乎的是美國國務卿蓬佩奧的祝賀聲明,認為違反中美之間的共識與默契。本文僅以國際與兩岸及政治與經濟的雙重角度分析來說明之。
今年的4月4日是《香港基本法》頒布三十周年的紀念日,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投書媒體指出,香港回歸22年來成功落實「一國兩制」、人民自由有增無減;大陸官煤《人民日報》同樣發文表示,一國兩制從創造性構想變成生動現實,取得舉世公認的成果。但現實的成果想必已經無法滿足北京的期待,尤其在過去一年相繼發生中美貿易戰、反送中運動、新冠肺炎的衝擊,讓中國面臨的國內外局勢都發生了重大的轉變,在中國疫情相對和緩之際,北京自然對當前的局勢做出新的戰略判斷,並試圖展開超前部署的方針。
中國的近年崛起的大型咖啡連鎖品牌「瑞幸咖啡」,自2月被國際機構揭露財務造假後,在不久前自行承認指控,也引發股價暴跌85%的大崩盤。但瑞幸咖啡的發跡,讓各界看到典型的「中國式圈錢模式」:看準時機抓風口、快速融資並燒錢擴張、接著迅速IPO上市;這當然也是過去中國大多頭時期以資本催熟、海外上市、股東套現著稱的「投資成功三部曲」。瑞幸咖啡大股東陸正耀,以其過去神州租車的成功模式,將其投資操作模式套進了正興起的中國咖啡產業,因而在2017年瑞幸咖啡成立之初,即以中國的「小藍瓶」自居。
就在26日,北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聽取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的匯報後,不僅持續部署重點工作,政治局常委們更是作為號召表率,為支持防疫工作而進行捐款。而香港同日,則是由財政司長陳茂波代表香港政府公布《2020財政預算案》,發表一系列紓困措施,包括:向18歲以上的香港永久居民發放1萬元;減免個人所得稅上限2萬元;對弱勢及長者的一個月津貼;對商家給予水電優惠補助等。
在今年一月初,北京宣布以已屆退齡的封疆大吏駱惠寧取代王志民,成為新一任的香港中聯辦主任,各界莫不思索北京的動機與目的。而日前,在新冠肺炎引發香港社會高度不滿港府與大陸處置作為之際,北京再次宣布治港機構與人事的新一波調整。由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夏寶龍接手國務院港澳辦主任一職,而原主任張曉明調降成副主任;同時並將港澳兩個中聯辦主任拉進港澳辦兼任副主任,大幅改組了港澳辦的工作結構。
自春節伊始武漢肺炎隨著春運人潮開始向外擴散,由於在尚未釐清病毒起源與研製疫苗的情勢下,北京中央不得不下令武漢封城,希冀透過限縮人流遏止疫情持續擴大,平心而論,這是最平實無華卻有效的政策。
2020台灣總統大選的勝負,再次突顯出過去半年多來香港反送中所產生的蝴蝶效應。在去年六月前,韓國瑜乘九合一選舉大勝而起的旋風,以超過五成的支持度看似即將橫掃台灣政壇。但六月香港發生反送中運動後,韓國瑜陣營為避免陷入兩岸議題的無謂纏鬥,僅將競選重心放在提升台灣內部的經濟發展,致使民調在七月中旬死亡交叉後就難以扭轉。這不僅是因為國民黨太過輕忽香港社會衝突的動態發展,也忽略了反送中運動隱含的,台港民眾間對於追求民主與尊嚴的共同價值,這更是後續台港青年與社會高度聯結、互借東風的重要基礎。
2019年即將邁向尾聲,香港政府與建制派即使在11月底區議會中遭遇大敗卻仍未妥協或改組,致使在日前的平安夜,香港街頭依然不平靜,反政府的民眾仍持續與警方頑鬥中,也成為這半年多來香港生活的常態。
在香港區議會選舉後,民意的表達似乎沒有讓港府及北京改弦易轍,香港社會隨即又有數十萬人在11月8日上街遊行再爭五大訴求,可惜港府依然置若罔聞。對於事態的發展長期誤判及擱置的港府,日前曾拋出成立「檢討委員會」,並未得到社會的認同。而監警會在九月找來背書的國際專家,也在表達「無法取得完整調查權也無法再繼續完成審視工作」的階段性工作後退出任務,再次讓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等五大訴求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各界關注的香港區議會選舉24日順利完成,選舉結果超越泛民主派期待,也讓建制派跌破眼鏡。在破紀錄的72.1%歷史新高投票率的加持下,13名參與區選的建制派立法會議員中,有8人落敗,包括何君堯、民建聯張國鈞、鄭泳舜、劉國勳、周浩鼎競逐連任失敗;工聯會派出的何啟明、陸頌雄、麥美娟、鄧家彪也均未得到認同。此外,建制派知名新生代議員葉傲冬、陳家珮也均嚐敗績。
近日來香港警察在北京「止暴制亂」的強烈要求下,務求在區議會選舉前肅清街頭的抗議者,也因此和抗議主體的學生們在大學校園上演攻防戰,一次次火光連天、煙幕瀰漫的畫面震撼各界。由於學生們認為,反送中事件從和平理性遊行變質成警民暴力相向,警方恣意妄為不符比例的提升武力及搜捕的力度應該負最大的責任,面對警方的掃蕩他們用最直接的方式和警方對抗。姑且不論這樣的策略是否得宜,但彼此暴力相對的情境不僅持續撕裂社會,也讓香港背離和平收場的可能。
11月11日,這一天是中國的「雙11光棍節」,在短短1小時3分59秒內網購成交額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創下新的紀錄,似乎在證明中國的消費成長未受到中美貿易衝突的影響。但另一邊在香港的這日再次發起三罷活動(罷工、罷市、罷課),造成警察與學生在校園的對峙、警察騎車衝撞抗議者,更不幸發生警察近距離槍擊青年的流血事件。不穩定的社會狀態也讓香港恆生指數大跌超過700點,創下近三個月來最大跌幅,也讓港股失守27000點,再次觸動這個國際金融城市的敏感神經。比較中港兩地在這一天的發展差異,讓人如何不難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