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聘金要不要?

就算在2015年的今天,台灣社會依然會上演數百甚至數千年前也會發生的情節。

不信?這不過就前不久的新聞:一對交往多年的男女,在決定結婚時,女方的家長突然跳出來,要男方提供兩百萬聘金,由於聘金實在過於高昂,非男方所能負擔,於是男生跟女友溝通,希望女友能夠去勸勸家人,但是女生不敢跟家人唱反調也就罷,還反過來跟男生說:「可是我爸媽養我這麼多年,補貼他們一點也是應該的。」最後,男方決定這個婚不結了,一對交往多年、感情穩定的男女,最後就毀在聘金的要求上。

雖然,身為華人都知道,結婚從來就很難只是兩個人的事,而是兩個家庭的事。很多人結婚舉辦自己都不想參加的喜宴,邀請一堆自己都不認識的人在婚宴上台致詞,目的其實只是想讓養育自己多年的父母在這個重要的日子「很有面子」,所以明明應該是自己最開心的一天,成了每天催眠自己「牙一咬就撐過」的一天。子女結婚,會想到父母,而父母也很理所當然的會想到自己(因為他們當初也是過來人):我這個女兒養了這麼大,現在就要「送給別人」了,跟對方要點補貼也是「理所當然」的啊!


聘金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存在的?我不是什麼古禮達人,所以請教了現代人最好的老師──網路,發現居然是始於西周,也就是西元前1066年~西元前771年。是的,你沒看錯,這真的是「傳統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流傳到今日依然被廣為採納,簡直不可思議。聘金有什麼功用?其實就是女方父母把女兒含辛茹苦養大,男方要給女方父母一點「以示感謝」──說穿了就跟現在要聘金的父母想法差不多。只是大家會很納悶,當時這些禮俗,是依照當年社會狀況去設定,如今,都已經過了三千多年了啊!人死投胎轉世十次都有剩了,男女地位都跟當時大不同了,我們居然還堅守著當時的禮俗,簡直比鬧鬼還詭異!

說難聽一點,女方父母堅持要聘金,其實代表了對女生地位的貶抑。自己女兒嫁人,該在乎的不應該是對方可否給她幸福,怎麼會是對方應該給自己多少錢呢?當然啦,有些父母會把聘金當成一種「測試」,你這個臭小子想娶我女兒,好啊真有誠意就去湊出幾個錢來,等到娶完我再把錢還給你──藉由「湊錢的誠意」來證明自己對女兒的真心,他們的目的不在錢,只是捨不得女兒就要離開自己,想給對方一點顏色瞧瞧。這種想法其實滿幼稚的,但的確也挺可愛的。不過,越來越多案例,狀況都是女方父母要求高昂聘金,並且說白了死不歸還,這真的就很讓人困擾了,畢竟現代社會生存大不易,年輕人養活自己都只是勉強勉強,如果自己女兒要嫁的不是名門富豪,豈不是在刁難人家?

其實關於聘金這件事情,女人自己得跳出來替自己的另一半爭取,因為這又不是在做牲口買賣,聘金要太多真的很容易帶給人「賣女兒」的錯覺。身為女人──如果自己多少有點自覺的話──跳出來捍衛自己的「形象」跟愛情,比結婚遵循古禮還理所當然。的確也有案例是如此:女生的媽媽本來說都不要聘金,誰知最後一刻跳出來說一定要對方給兩百萬,並且一毛都不退,理由還「滿站得住腳」的,叫做「妳兩個姐姐都是這樣,為什麼妳不行?」最後女生火大了,用Line指責媽媽「妳這是在賣女兒嗎?」堅持不給男方提聘金,結果媽媽惱羞成怒,揚言不參加婚禮。

這真是兩難啊!不反抗,到手的老公要跑了;要反抗,養了自己多年的父母鬧翻了。究竟女人該選擇自己深愛的男人,還是自己的父母?

說真的,這事情其實沒那麼難判斷,到底誰比較有道理、妳該支持那邊,其實妳自己內心清楚得很。妳要嫁的那個人,代表了妳的未來,如果妳真心相信這個男人可以疼妳一輩子,而且這筆聘金對他而言真是現階段不可能的天文數字,妳心裡肯定有個聲音告訴妳自己:「拜託,千萬不要因為聘金這件事拋下我,因為我不想失去你。」問題只是在妳有沒有反對的勇氣以及溝通的能力而已。

其實,一對男女結婚之後,與兩個家庭的溝通相當重要。結婚禮俗這方面,不過是兩人溝通的第一課,如果在這裡就跨越不了,之後就算勉強結成婚,大小問題也會層出不窮。都已經到了適婚年齡,表示大家都是應該要為自己負責任的成年人了,至少碰到不合理的要求時,要有勇氣站出來告訴父母自己的想法。妳怕會跟父母撕破臉?其實父母要是真愛自己的子女,就算當下是不愉快的,日後見妳過得幸福美滿,一切的不滿也會隨時間散去。妳要知道,這是妳自己的人生,如果當下卡在父母的面子問題,放走了一個會真心對待自己的好男人,或是硬逼男友生出龐大的聘金,日後要是有了什麼副作用,回頭怪起了父母,這臉不但照樣撕破,情況也只會比當下更糟而已。

總之,人生是自己的,自己的幸福要自己去爭取。女人絕對不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拿出自己的判斷能力,去捍衛跟爭取屬於自己的幸福,對自己的人生負上責任,這不才是現代男女最該面對的課題嗎?

而說到底,如果可以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父母執著於傳統守舊的觀念,完全不站出來發表自己的看法、捍衛自己的選擇,這樣的人,不嫁他/不娶她好像也沒什麼損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