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戲與競賽

遊戲與競賽可以激發小孩參與的興趣
遊戲與競賽可以激發小孩參與的興趣

事情要從我非常沮喪的那個下午講起。

那個下午太太到醫院回診,我負責照顧女兒恩恩。太太出門前煮了一鍋稀飯,女兒在我懷裡睡覺,我的責任是等她醒來,餵她吃午飯。

 

早餐她才吃了幾口麵包,因此午餐顯得格外重要,但她胃口一直不好,我沒有把握她會吃多少稀飯。

那鍋稀飯是太太非常用心做的,先用雞骨熬成高湯,再用高湯煮成稀飯,蔬菜精挑細選,是女兒喜歡的紅蘿蔔、高麗菜等。不顧自己還在治療,太太非要煮這麼一鍋稀飯,對女兒,她無比癡情。

女兒不愛吃飯,牛奶也不喝,她的體重已經掉到醫生可以接受的曲線以下,一歲十一個月,才8.8公斤,當爸媽的不斷更換食譜、帶去看西醫、看中醫,只差沒跪下來求她吃飯,幾乎什麼方法都用盡了,她就是不賞臉。

那個下午,我忐忑不安,懷中的女兒卻睡得很熟。下午兩點,我想稀飯快冷了,於是把她叫醒,還是抱著,等她醒透後,盛了一碗太太的愛心稀飯,端到她面前,打了一湯匙,送到她嘴邊。

「不要!」在她剛學會的字彙當中,這兩個字講得非常清楚。

「不要!」在我第二次嘗試時,她說了那兩個字,附帶搖頭,意思表達很完整。

我把那湯匙稀飯放回碗中,緊緊將她抱在懷裡,心想,愛能改變一切。過了大約五分鐘,我再嘗試一次。

「不要!」這次不但搖頭,還嘟嘴,意思夠明白了。

奮鬥到下午四點多,離太太回家只剩一小時,她回家看到這幅畫面,應該會很傷心吧!

四點半,恩恩只吃了幾口麵包,稀飯還是一口也沒動。我非常沮喪,Line上問朋友,「小孩不吃飯,怎麼辦?」朋友回了一篇文章,大致是說,用強,反而使小孩更抗拒,要讓小孩快快樂樂,他們才有胃口。

很好,但怎麼做呢?

晚上與教會小組弟兄姊妹吃飯,十來個人,朋友特別幫恩恩準備了一份兒童餐,當晚她把整份兒童餐全部吃光光,還想再吃大人的食物,她那一晚的食量,大約是早、午兩餐總量的三倍!

我知道她是人來瘋,人多的地方,她吃起東西特別來勁。但我無法每一餐都安排十來個人陪她,通常她的吃飯時間,面對的就是她的父親、母親,頂多加一個阿姨。

沒有場面,她吃飯的態勢恐怕又要回到以前的模樣,我們也要回到過去的挫敗感當中。

一位在中學當輔導老師的朋友知道我的困難,說道,

「遊戲與競賽。」

這是?她說以前先生會在把盛菜的湯匙送到小孩嘴邊時,說道,

「火車要過山洞囉!」

小孩就會很高興地把打開嘴巴,等菜送進去後,當爸爸的又盛了魚肉,說道,

「魚魚要進山洞吃菜菜囉!」

如此又成功地把魚肉送到小孩嘴巴裡。

火車過山洞,好,我學起來,那競賽呢?朋友說,就是讓小孩覺得有競爭,她就會在比賽的氛圍中趕緊把飯菜吃下肚。

好,遊戲和競賽,兩樣我都試試看。

隔天,我拿著盛著飯菜的湯匙,送到恩恩嘴前,說道,

「火車要過山洞囉!」

無效,她不喜歡火車。

只剩最後一招了:競賽。

我吃了一口飯,故意說道,

「爸爸跟恩恩比賽吃飯,爸爸贏囉!」

恩恩笑了,很高興地從她媽媽手中的湯匙吃下一口飯。

這招有效,神奇!

幾天後,我在一個國中教室裡擔任品德教育「得勝者」課程的助教,當天老師給學生玩一個遊戲叫「支援前線」,學生分成三組,老師要各組繳出「三副眼鏡、三個手錶、三條鞋帶、兩支三十公分以上的尺……。」

我想,如果是大人,這個遊戲應該不會很受歡迎,因為把眼鏡交出去,可能會磨損,現在眼鏡很貴的,手錶也是……。

但出乎我意料之外的,這群剛從午睡中醒來的學生,聽到老師的指令,馬上各自圍成一團,速速把身上有的資源都拿出來,集中起來,送到老師面前。

有的組手錶不夠,學生用原子筆畫在手腕上,走到講台前伸手給老師看;有的組尺不夠長,學生用膠帶把兩支短尺連成到達標的三十公分;交出鞋帶沒問題,問題在把鞋帶穿回鞋子的麻煩過程,但這並沒有嚇退學生。

這堂課,讓體會到遊戲與競賽的魅力。

小孩有他們的世界,我們用權威的框框強迫他們適應,短時間可能有用,長時間,還是得用技巧。遊戲和競賽的設計,可以讓小孩掉入陷阱,達到大人們希望的,教育或養育者得到的將是成就感,而不是挫折感。

難怪台語會名正言順地把帶小孩說成「騙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