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生病的母親20年....吳若權:與父母相處之道「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用」


文/吳若權

「一直覺得自己有用」,是讓人生繼續快樂的基本條件。中老年人常有「覺得自己愈來愈沒有用」的隱憂。有的嘴上不承認,實則心中非常擔心;有的是到處找人訴苦、埋怨,卻依然沒能找回自己真正的價值。


多向長輩請教他的興趣與專長
就在我們將小公寓重新裝修了幾年之後,母親突然腦幹出血中風,因為重度昏迷而被留置在加護病房,觀察與治療了滿長的時間,才度過危險期,移到普通病房持續接受醫療照護,之後出院開始進入漫長的復健期。

母親年輕的時候是個洋裁師,設計眼光好、縫製手藝巧,顧客絡繹不絕。在那樣的年代,女性可以靠自己的技藝獨立賺錢,像現代SOHO族一樣不看老闆臉色,就能賺錢貼補家用,在經濟與能力上,自然讓她成為充滿自信的女人。

中風的打擊,不只完全挫敗她的職場能力,連她最擅長的美食烹飪技術,都被迫放棄,加上復健的進度非常緩慢,我們又經常給她錯誤觀念,自以為是好意地引導她說:

「您只要好好吃藥,就會好起來!」
「您只要好好復健,就會好起來!」

兩、三年之後,她發現並沒有如預期中的「好起來」,所有的努力,只不過是延緩惡化,並不是真正的痊癒,她為此陷入灰心喪志的低潮期,可能又加上中風後影響了腦部變化,母親罹患了憂鬱症。

初期母親不願意就醫,出於錯誤的刻板印象,覺得到「精神科」就診,會被當成「神經病」。我曾自行託朋友幫忙購買「百憂解」,謊稱是旅居美國開業醫師姨丈寄給她的藥品,幾個月後,經過我的連哄帶騙,略施小技,她才願意讓我陪她就診。

經過醫師正式處方的服藥,母親的憂鬱症狀已經有所改善,但依然無法痊癒。在治療過程中,我發現母親的自尊感非常低落,自信心已近瓦解。

為了幫助她重獲自尊、重建自信,也為了幫助我自己脫離水深火熱的生活,我研議出新的解決方案:邀請母親教我做菜。

她只需動口,不必動手,母子分工合作,在小小的廚房裡,透過自家烹飪的美食,療癒彼此心理的創傷。

多向長輩請教他的興趣與專長,讓他在經驗傳承中,自然而然地重獲自尊與自信,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刻意找機會在親友面前,誇獎長輩過去的強項,也能讓他多開心好幾天。

每一位長輩的存在,都是晚輩的福分
雖然有句話說「好漢不提當年勇」,但我認為照顧長輩可以反其道而行,多讓他們聊聊年輕時代覺得開心或光榮的事。今昔對照後,補上這一句:「您看看從前經歷這麼多辛苦的過程,現在就該放下煩惱,好好享福。」將十分受用。

有時候,我媽還是會鍥而不捨、以自怨自嘆的語氣窮追猛打地說:「沒路用啦,我已經沒路用了。」

我會再打一劑強心針,真心地說:「怎麼會沒路用呢?至少,你還能陪著我啊。」這絕不是阿諛諂媚的話,人過半百還有母親可以侍奉,真是人生一大幸福,我很珍惜呢!

每一位長輩的存在,都是晚輩的福分;每一位長輩的病痛,都是晚輩的功課。我們享受福分,也學做功課。等待彼此功德圓滿的時候,含淚微笑告別。彼此學習人生智慧,這真的很有用,也很實用。(本文摘自《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遠流出版)

延伸閱讀:「請幫我拔管,因為,我愛你…」一個安寧病房的真實故事